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21日的报道:安世半导体中国子公司刚宣称“独立经营能拒外部指示”,就被荷兰总部打脸说是“未经授权”。 安世这公司可不是新牌子,它之前做了六十多年的芯片生意,后来被咱们中国的闻泰科技收购到手了。光明面儿上的钱就花了两百五十多亿,最后还拿到了安世集团所有的股权,按说这公司该是咱们说了算了吧?可事实压根不是这么回事。 安世中国这边10月19日才刚发公开信,明明白白告诉员工,以后听咱们国内管理层的指令,正常上班干活,别听外面公司的指令,连法定代表人说了算都特意写进去了,意思就是中国区的公章在咱手里,该自己当家了。 结果才过两天,荷兰总部轻飘飘的“未经授权”的话就给咱们怼了回来,这哪是商业公司的内部管理,分明是别人压根没把中资的股权当回事。 要说清楚这背后的门道,得先明白荷兰总部的底气从哪儿来。哪是什么商业规则,根本就是别人定的“特殊规矩”。 早在9月底,荷兰政府就搬出个尘封多年的法令把公司接管了,嘴上说没跟美国通气,可转头美国就跳出来提条件,要求换掉咱们中国的总裁,不然就把公司拉上制裁名单。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明摆着就是借着政治压力抢控制权,咱花的那些真金白银,在人家的规则里连张废纸都不如。 更让人窝火的是,这事儿还不是头一回发生。之前美的集团收购德国的库卡机器人公司,也是花了大价钱,从一开始持有九成五的股份,到后来干脆买下全部股权,成了100%控股的老板。 库卡是德国“工业4.0”的代表企业,美的本来想借着收购推动它在中国的业务,让资源能好好协同。 可真到实际操作中才发现,自己根本说了不算。德国那边把核心技术看得死死的,想往中国转移点技术门儿都没有,连生产线的调度都得听德国管理层的。 它表面上是美的的子公司,实际上还是人家按自己的规矩说了算,中资的控制权只在纸面上存在。 闻泰科技自己之前也吃过类似的亏。他们之前收购了英国的NWF半导体公司,本来想拓展欧洲市场,结果英国政府一句话,要求他们至少剥离八成多的股权,不然就不让经营。闻泰科技最后只能忍痛把公司卖掉,之前投入的钱和心血都打了水漂。 这跟安世现在的情况一模一样,只要人家想动手,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把咱的控制权给剥夺了,管你花了多少钱、持有多少股份。 而安世这事儿的本质,咱手里握着实在的生产能力,公司将近七成的芯片都得靠咱们中国的工厂进行封装测试,要是咱们的生产线一停,全世界供应链都得受影响。 可荷兰总部手里握着“规则权”,靠着当地政府的法令和美国的撑腰,就能否定中国子公司的所有决定。 说到底,这不是商业上的问题,是人家压根没把商业规则当回事。在半导体这种关键行业,他们早就定好了“自己人才能有实权”的规矩,中资就算砸再多钱,只要不符合他们的政治利益,随时能被踢到一边。 荷兰总部敢那么硬气,就是吃准了他们能靠着政府和国际势力拿捏局面,咱的股权在这些规则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安世中国区说“有权拒绝外部指示”,其实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毕竟生产线在自己手里,总不能真让荷兰人隔着八个时区来指挥车间干活。 可话虽这么说,只要人家的规则不改,只要政治压力还在,咱花真金白银买的控制权,就永远是个摆设。 这事儿也算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在关键产业上,光靠花钱买是买不来主动权的,人家的规则从来都是为自己人定的,外人再有钱也没用。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