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打起了六氟化钨的王牌 已经开启了全球涨价 企图控制全球的控制权和主导权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30 17:09:44

韩国打起了六氟化钨的王牌 已经开启了全球涨价 企图控制全球的控制权和主导权   韩国直接对六氟化钨这个关键东西,大规模涨价,涨幅一开口就是70%到90%。这哪是单纯转嫁成本,分明是想借着这波机会,把全球六氟化钨的控制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可这如意算盘打得再响,也得看看全球产业链买不买账——半导体这行从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想靠单方面涨价搞垄断,最后大概率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可能有人不太清楚,六氟化钨到底是个啥宝贝,能让韩国这么有底气?说白了,这东西就是半导体制造的“命门材料”。   芯片里那些细到纳米级别的导电连接层,全得靠它来沉积钨金属才能做出来,不管是手机里的逻辑芯片、电脑用的DRAM内存,还是现在火得不行的AI服务器存储芯片,少了它根本造不出来。   之前全球产业链分工里,韩国的SK Specialty和Hoosung本来就是这行的头部玩家,再加上本土有三星电子、SK海力士这样的半导体巨头当稳定客户,慢慢就攒下了拿捏市场的底气。   这次涨价的理由说得倒是挺好听,说是成本实在扛不住了。这话倒也不是完全瞎编,从中钨在线的数据能看出来,黑钨精矿、APT这些钨原料,今年价格直接翻了一倍,10月底APT报价都涨到42.5万元/吨了,五个月里就涨了整整一倍。   而且生产六氟化钨还得用高纯度天然气,日本的天然气公司又借着汇率波动的由头,要涨90%的价。双重成本压下来,韩国厂商就顺理成章把涨价的皮球踢给了下游。   最先跳出来的就是SK Specialty和Hoosung,直接给三星、SK海力士发了通知,说明年开始供货价就得按新规矩来,涨幅最低70%,最高能冲到90%,连日本的关东电化这些同行也跟着起哄,一起加入了涨价的队伍。   可谁心里都明白,成本上涨顶多是个借口,真正的打算,是借着供应紧张的空子抢定价权。要知道全球80%以上的钨矿产量都来自中国,2025年中国的钨矿开采配额直接减了4000吨,再加上老矿山的矿石品位下降,中小矿场又因为环保政策被淘汰,钨原料供应本来就挺紧张。   韩国厂商就瞅准了这个时机,想把自己的市场地位变成定价的话语权,让全球半导体厂商都得看他们脸色办事。毕竟六氟化钨生产有技术门槛,不是随便哪个企业想扩产就能马上扩产的,他们算准了下游企业短期内没太多替代选择,只能捏着鼻子接受涨价。   可韩国人明显没算到两件事:一是全球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比他们想得强多了;二是最先被架在火上烤的,偏偏是他们自己家的企业。   最尴尬的就得数三星电子,本来在HBM市场就因为良品率问题,比SK海力士慢了一步,之前刚宣布要给12层HBM3E降价30%抢市场,现在上游原材料一下要涨近一倍,成本压力直接翻了番。   SK海力士也好不到哪去,虽说在HBM市场暂时领先,但存储芯片行业本来竞争就激烈,涨价带来的成本要么自己吞了压缩利润,要么转嫁给苹果、英伟达这些客户——可现在客户也有别的选择,真逼急了只会加快找替代供应商的脚步。   更关键的是,中国企业早不是当年那种跟在后面跑的角色了。韩国厂商可能忘了,中船特气的六氟化钨年产能都达到2230吨了,早就成了全球第一。   之前国内的台积电、中芯国际就已经在慢慢提高国产六氟化钨的采购比例,招商银行的研报显示,国内含氟特气的国产化率已经到了50%,南大光电、昊华科技这些企业也早就通过了国际大厂的认证。   现在韩国一涨价,反倒给了中国企业抢市场的好机会,最近台积电和英特尔都悄悄加大了从中船特气的采购量,中芯国际更直接,把国内厂商的供货比例提到了60%以上,之前的市场格局一下就被打破了。   再说了,韩国这种急着赚快钱的做法,很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逼着全球都加快六氟化钨的产能扩张。中船特气已经宣布要加码投资扩产,预计明年产能能再增1000吨,日本的JX金属也重启了之前搁置的生产线,连欧洲的一些化工企业都开始调研六氟化钨的生产技术。   之前日本搞光刻胶涨价,最后反倒逼得中国企业实现了技术突破,三年时间就抢了日本光刻胶三成的市场份额,现在韩国走这条老路,结局恐怕也好不到哪去。   说到底,半导体产业早就形成了全球分工的格局,没谁能单独把某个环节攥在手里。韩国想靠六氟化钨这张牌当“霸主”,说白了就是打错了算盘。   成本涨了,大家坐下来商量怎么分摊都行,可借着机会搞垄断、卡别人脖子,最后只会把自己的客户亲手推给竞争对手。现在全球半导体厂商都开始抱团找替代方案了,中国的产能也在快速释放,等这些新增产能上来,韩国厂商再想把价格降回去抢市场,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0 阅读:184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