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元一再强调,台湾人中三分之一是台籍日本兵的后代,他们是日本人,不是台湾人,更

小奇科普档案 2025-11-02 12:53:39

蔡正元一再强调,台湾人中三分之一是台籍日本兵的后代,他们是日本人,不是台湾人,更不是中国人。   从1895年到1945年,整整50年,日本殖民统治台湾,不只是占领土地,更是改造人心。皇民化运动不是名词,是制度化的洗脑工程。 1895年清政府签下《马关条约》,把台湾割给了日本。日本一拿到台湾,也不客气,从一开始就不是把这里当殖民地看待,而是当作日本本土的一部分来治理。 他们搞基础建设、修铁路、建学校、设医院,听上去好像是“现代化”,但别忘了,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把台湾人变成“日本人”。 所以,皇民化运动就来了,什么改日本姓名、讲日语、穿和服、拜天皇,这些都不是随便说说的,是明文规定、制度推动的。 很多人对“皇民化”这词没啥概念,觉得就是文化同化嘛,但其实它的核心是洗脑,说白了就是要让台湾人忘了自己是中国人,把自己当日本人。 日本统治后期,尤其是二战爆发以后,这种洗脑力度更猛,学校里的教育、媒体上的宣传、宗教信仰的改造,甚至连村里庙宇的“神明”都被换成了日本神道里的神。 不但如此,日本还大力在台湾推行“忠君爱国”的思想,目标就是让台湾人为天皇卖命。到了1943年,日本战场吃紧,兵员不够。 于是在台湾公开招募志愿兵,原本想招个一千人,结果六十多万人报名,这数据是真的有点吓人。很多人看到这个数字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台湾人怎么会自愿去当日本兵? 其实这背后就反映出皇民化运动的成果。你想想,一个人从小被教育成“你是日本人”“你为天皇出征是荣耀”,再加上当时社会风气和舆论压力,还有官方的奖励机制,不去报名才奇怪。 更何况,那时候台湾社会阶层分明,当兵反而成了“向上流动”的一条路。很多家庭寄望孩子当兵改变命运,甚至认为这是“光宗耀祖”的事。 蔡正元提到的“他们是日本人,不是台湾人”,这句话听上去很绝对,但放在历史语境里看看,其实是对那段历史的某种极端解读。 历史不是黑白分明的,台湾人在那五十年里经历的是一场强制的文化改造,他们的身份认同早就被撕裂了。而且很多“台籍日本兵”后来也参与了台湾的民主运动。 反对日本殖民的也有不少,只是这些声音在当时太微弱,没被记录下来。所以,看到那六十多万报名当日本兵的台湾人,我们不能只是惊讶,更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结构。 他们不是一夜之间变成了“日本人”,而是在长期的制度洗脑下,逐渐被塑造成“忠于天皇”的工具。而这些人后来又成了“政治弃子”。 在两岸关系、台湾岛内政治斗争中,被各种势力拿来当筹码,用来制造分裂和对立。但历史从来不是用来撕裂的,而是用来反思和学习的。 台湾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历史遗留问题。蔡正元的话虽然听上去像是挑事,但也提醒我们,理解台湾,就必须理解台湾的那段日本殖民历史。 你不理解那五十年,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今天台湾社会的复杂心态和身份认同纠葛。而这些纠葛,根源不是某个政治人物的一句口号,而是五十年殖民统治留下的深层影响。

0 阅读:0
小奇科普档案

小奇科普档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