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11月1日的就职演讲真的是感染力爆棚,全程脱稿,中间都把马英九感动得两眼泪花 这场演讲在社交平台上的传播很快,网友们一边感叹她的表达力,一边也在问:这么有冲劲的党主席,能不能带国民党走出困局?但问题是,就职当天的场面,怎么看怎么不太对劲。 四个市长缺了仨,卢秀燕、侯友宜没来,张善政也没来,只来了一个黄敏惠,这场景看着就不像是“团结一致”的样子。 郑丽文是国民党少数敢于公开挑战党内旧派结构的人,过去她在立法院问政风格直率,言辞犀利,虽然争议不少,但也因此累积了不少基层支持。 这次她能在没有权贵支持的情况下当选党主席,确实是个意外,但也是基层不满积压后的爆发。她上任第一天的演讲,就是想告诉所有人:她不是来打酱油的。 但问题是,她的党内地位还没稳,台上的声音再响亮,台下的冷板凳也真实存在。卢秀燕和侯友宜没出席,说是行程安排冲突。张善政也没有现身,官方理由也是一样。 但这样的“巧合”太多,很难让人不去猜测是不是另有隐情。特别是卢和侯,平时喊着要国民党团结,结果自家党主席上任典礼都不来捧场,这种“团结”方式,实在让人看不懂。 党主席跟地方大佬之间的距离感,在这个场合被放大得淋漓尽致。黄敏惠虽然来了,但她一向是温和派,存在感也不强,撑不了场子。 这场缺席风波背后,其实暴露的是国民党长期存在的问题:山头林立、互不买账。这不是新问题,从马英九时代就开始了,到了朱立伦更明显。 每一任主席上台,都要面对地方派系的制衡。郑丽文虽然民意基础不错,但没有深厚的派系资源,想要整合整个党,难度不小。 尤其是在2024总统败选后,党内情绪本就低迷,新官上任要烧三把火,她这第一把火点得再旺,没人愿意加柴,也是白搭。 有趣的是,这种党内不合的景象,并不是国民党才有,放眼国际政坛也不少见。比如英国保守党在脱欧期间,首相特蕾莎·梅被自己党内逼得下台,就是因为党内各派系各有算盘。 政党如果没有共同目标,最终就会被内斗拖垮。国民党现在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没有统一的方向。有人想走本土路线,有人要坚持传统路线。 还有人只想保住自己地盘,不愿意冒险。这种状态下,党主席想推动改革,等于在钢丝上跳舞。郑丽文如果想改变这个局面,光靠演讲不够,她得拿出实际的组织力和整合力。 但现在来看,她的处境并不乐观。缺席事件之后,她虽然没有公开表态,但从她的行程安排来看,已经在努力和地方接触,试图弥补裂痕。 但问题是,裂痕不是今天才出现的,已经存在十几年,要缝合并不容易。特别是在民进党稳坐执政优势的背景下,国民党如果再不整合,接下来的地方选举也很难有太大起色。 这次事件也让人重新思考“团结”到底意味着什么。喊口号容易,真正在关键场合站出来才是团结的表现。就职典礼这种正式场合。 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内容,缺席的背后,传递的是态度,也是在给新任主席下马威。而这种“内斗式缺席”,只会让支持者更加心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