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死守红军城,真能拖垮俄罗斯吗? 在顿涅茨克东部,红军城(乌方称波克罗夫斯克)自2024年夏季起,成为俄乌冲突焦点。它地处顿巴斯核心,掌控通往前线的两条铁路干线和公路网络,是乌军东线后勤枢纽。对乌而言,是防守中部开阔腹地的最后屏障;对俄来说,控制此地可切断乌军顿巴斯军事集群补给走廊,为进军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打开通道,其战略价值重大,有美国情报官员将其比作二战时的斯大林格勒。 乌克兰军队在此坚守,是一场围绕后勤命脉的生死博弈。一旦失守,乌军整个顿巴斯防御体系运转将严重受阻,后勤补给将更困难。然而,守军局势严峻。综合多方消息,乌俄兵力对比悬殊,乌方守军不到6000人,俄军可投入兵力约4万,甚至有说法称多达10万,双方兵力悬殊可能高达8比1。 战术上,俄军调整策略,放弃装甲部队强攻,采用“重火力压制加步兵袭击”战术,化整为零,在自杀式无人机和迫击炮掩护下渗透。乌军因兵力不足,防线漏洞多,只能依托改造民用建筑和加固地下设施抵抗,俄方战术改变给乌军防御带来更大压力。 2025年10月底,红军城战局进入决定性阶段。俄军控制城区超80%,乌军仅固守南部约6平方公里区域,约5000名乌军被困,面临弹药、药品和食物几近枯竭困境。被俘乌军士兵描述,日均弹药仅正常水平三分之一,士兵靠过期压缩饼干和雨水充饥,伤员等死,支援未至。 为扭转战局,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亲临指挥,调遣第79空降旅和第155机步旅等部队增援。但救援风险极高,乌军利用美制“黑鹰”直升机运送特战小队营救高级军官,因情报泄露遭伏击,全员被消灭;另一支11人特种部队也遭俄军无人机和炮火覆盖,全员阵亡。 乌克兰兵力短缺问题暴露无遗,不得不投入二线部队。美军报告显示,红军城方向乌俄兵力比达1比8,征兵困境迫使基辅征召囚犯、放宽健康标准。俄军则采用“蛙跳战术”渗透防线。 红军城困境也反映乌克兰在信息战和舆论战上的挑战。俄方通过投降视频和邀请国际媒体采访渲染优势;乌方强调“仍在掌控”,呼吁西方加速提供远程导弹与防空系统。 从战略层面看,即便俄军控制红军城,顿涅茨克地区还有两座重要城市在乌军控制中,红军城失守未必是战争转折点。从俄军损失看,乌克兰抵抗让俄罗斯付出代价,但乌克兰同样消耗巨大,兵力不足,后勤补给岌岌可危,西方援助通道被挤压,装备在俄军优势下效果受限。 乌克兰在红军城坚守,更像是一场迟滞作战,目标可能是救出被困乌军、恢复补给线、争取组建第二道防线时间。但坚守成本极高,消耗本就紧张的兵力和资源,还可能导致更多士兵被围。 红军城战役体现现代战争残酷特点,俄军虽有兵力优势,但要完全攻克仍困难重重。总体而言,乌克兰死守红军城能让俄罗斯付出代价,但难以单方面拖垮俄罗斯。战争结局取决于双方综合实力持久比拼,包括乌克兰能否获稳定西方支持、俄罗斯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压力,以及双方在兵力轮换、装备补充和战术创新等方面的能力。红军城命运将影响但未必决定整场战争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