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金圣叹被砍头时,他悄悄对刽子手说:“我耳朵里有200两银票,你先砍我,

武某人 2025-11-23 16:24:43

1661年金圣叹被砍头时,他悄悄对刽子手说:“我耳朵里有200两银票,你先砍我,钱就归你了!”刽子手听后大喜,这买卖可干,手起刀落,刽子手赶忙捡起纸团,然而打开后,大惊失色! 等到刽子手弯腰去掏那张纸团时,脸色一下凝住——纸上只有两个字:“好疼。” 这是金圣叹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行刑前的戏谑,是他对命运最后的反击。可这场风波的开端,却远比这句玩笑更沉重。 事情发生在顺治十八年。苏州知县任维初严征钱粮,几乎逼出民变,士绅与百姓苦不堪言。恰逢顺治帝驾崩,苏州按例在文庙举行祭奠。金圣叹看准这是向巡抚伸冤的唯一时机,便与几位士人写下揭帖,控诉任维初残虐。 这一举动触怒了巡抚朱国治。朱与任沆瀣一气,随即将这场祭礼定性为“藉哭先帝而煽动众心”。短短几日,“哭庙案”成了清廷震怒的大案。金圣叹等十八人被押至监狱,罪名从未有实际证据,却无人能辩。 许多人以为他会屈服,至少会求情。但他在狱中照样写字、聊天,甚至还笑言:“死也不过是换个地方睡觉。”到行刑那天,他依然像往常那样说笑,像是去赴一场约定多年的别宴。 世人记住了他“好疼”的玩笑,却未必知道他走到这一步之前的风雨。 金圣叹本名张采,明亡后改姓金。他年轻时科举屡败,却因评点《水浒传》《西厢记》而名动江南。他把俗文学提升到与《庄子》《史记》同列的高度,他提出的分析小说伏笔的“草蛇灰线法”,被后世学者沿用数百年。 他敢骂人,更敢骂朝廷。早在清军入关后,他就公开批评新政权的政策,文字犀利到许多同辈都劝他“闭嘴保命”。但他从来不屈服,做事直来直去,得罪权贵不计其数。 传言他曾当面嘲讽文坛长辈,也曾在宴会上一句讥讽让主人面如土色,但他认为“笔下之言,当随心而动”。这种性格,注定他不会在新朝顺风顺水。 他被捕时家人劝他求情,他说:“若是我写错字句,罚我可也;若说我害人谋逆,则是无稽。”最后一顿饭,他喝了半碗面汤,还替旁边的人宽心:“我们十八人一起上路,也算不孤单。” 清兵押着他们往刑场走,沿途围观的百姓不敢言语,只能偷偷拭泪。金圣叹忽然抬头,对身边的人说:“人生天地间,大笑一场,便了。” 行刑后,苏州百姓把那块石阶称作“圣叹血台”,许多年无人愿踏上去。有人把他那句“好疼”当成戏言,也有人说这是他故意留下的嘲讽,让官府、刽子手、世人都尴尬。

0 阅读:1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