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军攻打越军暗堡受阻,罗兴元拿着74式火焰喷射器,走到连长面前,自信地说:“连长,让我来吧,看我把他们烧成焦炭!” 在203高地南侧的大弄村方向,连续两个突击班被压制在山坳下,越军暗堡火力封锁密不透风。我军进攻受阻,伤员不断被抬下,阵地始终推进不了一米。 正当连部研究下一轮火力协同方案时,罗兴元背着沉重的喷火器走到前沿。他站在指挥员身边,只说了一句:“让我上。” 连长愣了一下,回头盯着他半晌,没说废话,只点头让他准备。他明白,罗兴元是带着死志来的。喷火兵接近敌堡时目标极大,生还率极低。 战斗开始后,步兵再次组织压制射击。罗兴元趁机从右侧沟壑悄然前行。他趴行到暗堡前十余米处,动作精准,毫无多余停顿。确认火力点方位后,他拉开喷射阀门,一道火焰冲出,封住了越军的机枪口。 暗堡内立刻安静。冒出火的烟孔里传来剧烈爆响,一名越军士兵冲出来,满身焦黑,被我军火力击倒。罗兴元没有退,他接连推进,连续喷射三处火力点。整整十五分钟,敌堡群的火力网被撕开一道口子。 我军随即组织突击,一路突破公安屯外围的防线。罗兴元却没有撤回。他发现左侧还有一个高地暗堡在组织反击,便带上火焰器再次突进。这一次,他背后多了一个人——王录坤。 王录坤跪在坡地上,用身体支撑住喷火器,形成一个射击平台。罗兴元踩上去,将火舌喷向高点射击口。那一刻,越军的整个观察哨随即崩塌,山头再无声响。 战斗持续至次日中午,整条防线被突破,越军阵地全面瓦解。我军成功夺取高地,并在战斗中共歼敌130余人,摧毁70多个工事。罗兴元一人摧毁了9个火力点,烧毁掩体、弹药点,直接毙敌20余人。 此战结束后,罗兴元被团里授予一等功,推荐为副连长,记录中写着:“极勇敢,极坚定,极冷静。” 然而,这份功绩背后代价极大。他身上多处灼伤,留下严重后遗症,最终定为七级伤残。他自己却在评伤时说:“还能走路,能吃饭,够用了。” 罗兴元并非特招兵,也没有特殊背景。他1977年从湖南桃源参军入伍,起初只是通信班的一名普通兵。部队组建喷火班时,他第一个报了名。当时喷火器装备少、危险大,愿意去的人不多。他主动请缨,只说:“我胆子大,能干这个。” 为掌握喷火技巧,他一个人背着二十多公斤的装备,在山地反复演练,一个动作练几百次。那年冬天,他把训练用的钢瓶烫穿了两双鞋,脚冻得发紫也没退下来。 喷火班训练周期短、实战任务重。一次演习中,罗兴元操作失误,液体燃料回流差点引爆喷嘴,他冷静排险处理,全连因此免于爆炸事故。 有人问他怕不怕,他回答:“怕,怕打不中。” 正因为这份冷静和胆识,他成为1979年中越边境作战中极少数有实战喷火经验的班长之一。作战结束后,他留在部队,后转入地方工作,从不提功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