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一名美国士兵,俘虏了一名美丽的越南女士兵,那名女士兵突然脱下了自己的上衣,将自己的身体暴露在空气中,那名美国士兵看到后,心中一喜,放下了心中的戒备。 越南抵抗力量中女性比例高,南部游击队有时四成成员是女子,她们负责埋设陷阱、传递情报或直接参与伏击。美国士兵初到越南,常把当地女子视为无威胁对象,这种观念导致多次失误。1959到1960年间,类似事件在芹苴和边和省份记录多起,女子被抓后用身体转移注意力,然后抽出竹片或匕首攻击。竹片取材容易,用火烤硬后磨尖,藏在大腿内侧布条下,不易被粗略搜身发现。巡逻队抓人后往往只绑手不彻底检查下身,这给了反击空间。 抵抗组织训练时强调利用敌人偏见,女子学会几句英语求饶词,装哭或假装害怕,引诱士兵靠近。一次典型案例中,巡逻兵看到女子跪地后上前拉扯,注意力完全转移,那一刻女子抽出武器刺中胸腹,造成重伤后逃入林子。这种战术不靠力气,而是靠突然性,成功率在单人或小队押送时较高。事后美军报告显示,吃亏后他们调整规定,要求至少两人押送女子,先扒衣检查,但丛林环境执行难,类似损失仍继续发生。 女子隐藏武器方式多样,除了竹片,还有把短刃缝进衣摆或用发簪改装毒针。被抓时她们先观察地形,找机会靠近树丛或河边,便于逃脱。抵抗小组分享经验后,这种办法在1960年代初广泛应用,尤其针对顾问小组或孤立哨所。美军内部文件承认,对亚洲女性刻板印象导致警惕不足,多次付出代价。女子反击成功后,往往把缴获武器带回据点,继续用于下次行动。 早期美国介入阶段,巡逻队规模小,补给有限,抓到女子后急于带回据点审问情报,放松警惕成为习惯。越南女子从小熟悉地形,知道哪片林子有藤蔓可攀或水沟可藏,反击后消失快。类似事件让美军开始对所有年轻女子开枪不留活口,但这又激化当地矛盾,更多人加入抵抗。女子用这种方式证明,看似柔弱身体也能成为武器,转被动为主动。 抵抗力量把这些经验编成训练内容,新加入女子必须练习藏武器和快速抽出动作。竹片长度控制在三十厘米左右,便于隐藏又足够致命。刺击目标通常选胸口或腹部,造成失血快。成功案例传开后,南部游击队士气提高,许多女子主动要求执行诱敌任务。美军后来用金属探测器或狗搜身,但女子改用非金属工具,如硬化竹或骨,继续有效。 整个1959到1965年,美国逐步增兵前,这种近身反杀在乡村最常见。女子被抓数量增加,反击比例也高,因为训练更系统。美军报告中多次提到,士兵因低估女性付出生命代价,迫使改变战术,却无法完全杜绝。女子利用身体作为诱饵的做法,源于敌人轻视,变成实战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