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王光被日军施暴,惨叫声持续了几个小时,天一亮,村民就连忙赶来为收尸,但就在这时,一个东西突然掉了出来,大家看到的那一瞬间都哭了......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成为敌后战场的重镇。日本军队从1937年起逐步侵占华北,推行三光政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地民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和群众动员。妇女参与其中,不仅生产支前,还直接对抗敌伪势力。王光就是其中一员,她从贫困出身逐步成长为基层干部。 王光1920年生于稷山县一个贫农家庭,早年被卖为童养媳,饱尝劳苦后逃出。流浪到运城,被一对夫妇收养,得以入学读书。舅舅从海外归来,常讲救国道理,激发她求知热情。1938年日军攻占运城,学校停办,她随养父母避难到猗氏县。在那里接触抗日民主政府,开始散发传单和书写标语。养母劝阻无效,她坚持投身工作,显示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当。 加入大众剧团后,王光利用文艺形式宣传抗日。她编排节目揭露敌军罪行,演出影响青年投军。1939年入党,改名王光,寓意光明。同年与剧团长苏志乾结婚,两人共同致力于革命事业。年底调入新军民运队,转移到沁源县。组织派她进抗大太行分校进修,她在学习中脱颖而出。毕业后拒绝留校,申请去基层。 1940年起,王光在沁源从事民运,能力逐步提升。1942年任冀氏县一区副区长,她走访乡村了解民生,推动减租减息和清算奸细。与群众同住同劳,作风务实。秋季敌军蚕食加剧,她率队伪装办丧,歼灭三十多名日伪军,包括军官佐木三郎。这次行动体现了游击战术的灵活性。次年升任四区区长,继续组织生产和抗日。 1943年10月,日军对岳南根据地扫荡,旨在摧毁抗日力量。王光负责指挥上寨村群众撤离。她暴露位置吸引敌军,确保百姓安全转移。敌兵包围后,她被俘。日军审问根据地情报,她拒不招供。敌军使用多种刑具,包括鞭抽、烫铁、砸骨和切割。整个过程从下午到深夜,声音传到村中。 日军未能获取情报,转而加重刑罚。先切耳,她昏厥后被泼水唤醒。继续喊出抗日口号。敌军切舌并剖腹挖心。她当夜死亡。尸体浅埋在村中。次日村民返回,发现遗体时,从中掉出婴儿用品,证实她怀孕六个月。这揭示了牺牲的惨烈程度。 王光的牺牲在当地引发强烈反响。区上组织追悼,表彰她的忠诚。村民重葬遗体,立碑记录事迹。她的丈夫继续工作,婚姻以她的离去结束。村中妇女团体继承她的任务,纺纱织布支援前线。她的故事流传,激励更多人加入民兵,破坏敌据点和运送情报。 岳南根据地因类似牺牲而得以坚持。游击队借鉴她的方法,多次伏击敌运输。抗日胜利后,太岳行署在翼城建烈士陵园,她的碑文刻录忠贞。每年清明,群众祭扫,讲述她的贡献教育后代。这体现了革命精神的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