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天津市委组织部宣布了新的领导班子名单,邢燕子得知自己不再担任市委书记后,当天下午就骑车前往北运河,那里有她负责的环保项目正在推进。 邢燕子1941年出生于天津宝坻大钟庄司家庄,原名邢秀英。她从小跟随爷爷在乡下生活,父亲在天津陶瓷厂任副厂长。1958年中学毕业,她没有返回父母身边,而是选择回村务农。当时村庄地势低洼,土壤盐碱重,洪水频发,村民生活艰难。她从基本劳动开始,参与集体厨房事务,逐步适应农村环境。1959年,她组织女性捕捞水产,制作芦苇制品,增加集体收入,帮助渡过粮荒期。这些行动显示出她在基层的实际贡献。 她的工作获得地方媒体注意,先在唐山劳动报刊登,后扩展到河北日报和人民日报。她成为青年典型,郭沫若作诗赞扬。1960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她学习农业技术,带领队伍开挖排水沟,修建渠道,试验耕作方法。一次冬季,她指挥开发五百亩荒地,使用肥料改善土壤。国家提供资金建扬水站,提升粮食产量。她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参加高层活动。这些经历反映了她在农业领域的长期投入。 1973年,她担任天津市委书记,主管农业和青年事务。作为女性干部,她走访基层,与工人农民交流。她保持简朴作风,家庭生活节俭,子女穿旧衣,她与丈夫收集废品维持家用。十年后,改革开放推进,干部队伍调整,她从书记岗位转出。组织安排她到北郊知青综合厂任党支部副书记,环境艰苦,收入减少,她仍参与猪场劳动。后来,她转任北辰区人大副主任,专注环保工作。她带领专家走访化工厂,调查排放,撰写报告推动河水清理。 北运河作为天津重要水道,当时污染严重。化工厂废水直接排入,导致水体浑浊,影响居民用水。她主导整治工程,安装过滤装置,恢复水质。1990年,她查阅文献,沿丰产河排查排污口,完成两个报告,为北辰区10万居民提供清洁自来水。1994年,北运河洪水袭击,她参与堤坝加固,不求特殊待遇。这些环保贡献源于她对民生的关注,体现了基层治理的实际效果。 她还注重乡村女性教育,组织培训,提升她们技能。她认为乡村进步需经济与素质结合,在多地分享经验,不求回报,自称从事平凡劳动。2001年退休,她选普通住房,用养老金购书捐赠学校。退休后练习书法,书写“有志气,有骨气,受欢迎”,解释志气促人坚韧,骨气促人自主。她的生活方式显示出对社会的持续回馈。 邢燕子的事迹影响几代人。她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9年获最美奋斗者称号。她的选择体现了农村青年对国家建设的支持,从下乡到环保,贯穿一生。2022年4月6日,她逝世于81岁。灵车经过司家庄,当年伙伴聚集路旁。村民视她为燕子,远飞后归来。她的事例提醒人们,责任不因职位变动而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