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从来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从医四十多年,我最痛心的就是看到无数慢性病患

向薇谈养 2025-11-27 13:22:12

中医从来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从医四十多年,我最痛心的就是看到无数慢性病患者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路困住,越治越累,越调越糟。 门诊有个60岁的患者,冠心病缠了十多年,心脏里装了三个支架,血糖血脂高得常年靠二甲双胍、他汀类药物压着,糖化7.0,指标看着没崩,可身体早就满是“暗伤”,嗅觉不灵好几年,大便总溏软粘腻,矢气还多,最折腾人的是夜尿,一晚上要起4、5次,觉都睡不踏实。 照常理说,支架通了堵塞的血管,降糖药压了升高的血糖,该是药到病除、身体渐愈才对,可现实却是这些“小毛病”越积越多,患者自己也麻木了,觉得“年纪大了,有慢性病就该这样”,稀里糊涂把根源问题拖成了顽疾。 这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致命误区!西医看到血管堵了,就放支架通血管,像疏通了一条堵死的马路,却没管为什么会堵——是身体里的气血运行出了问题;看到血糖高了,就用降糖药压血糖,像给沸腾的水浇了瓢凉水,却没问为什么会升——是脾肾的运化功能失了调。这种只针对“症状”下手、不追究“根源”的做法,永远是治标不治本。 这位患者的所有问题,看似毫无关联,实则都是一根藤上的瓜,根源就在于“脾肾不足、湿浊内蕴”。脾是身体的“运化中枢”,负责把吃进去的营养转化为气血,把多余的水湿排出去;肾是身体的“根本动力”,管着水液代谢和固摄功能。 他年纪大了,肾气本就渐衰,长期吃西药又伤了脾胃,这两个核心脏腑一弱,水湿排不出去就变成了湿浊,在体内到处“作乱”:堵在脾胃,大便就粘腻不爽;影响肾气的固摄,夜尿就频繁失控;蒙蔽了清窍,嗅觉就失灵麻木;阻滞了气血,又会加重心脏负担,让冠心病、高血脂难以痊愈。 从医四十多年,从来不用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思路治病。中医讲究“辨证求因、治病求本”,不管症状多复杂,只要找到根源,就能一击即中。针对这位患者,我全程不盯着“冠心病”“高血糖”的病名,只抓“补脾肾、祛湿浊”这一个核心。 用炒苍术、炒白术这对“健脾王牌”,帮脾胃重拾运化功能,就像给“罢工”的机器上了油;加砂仁、草果温化湿浊,让湿浊彻底消散;用益智仁温肾缩尿,守住肾气的“闸门”,解决夜尿频繁的困扰;用石菖蒲、白芷通窍醒神,帮他唤醒失灵的嗅觉;再辅以丹参、水蛭活血化瘀,葛根调糖生津,既顾着根源,也兼顾基础病。 读了二十年书,从医四十多年,研读古籍数千本,接诊患者无数,我最看不惯的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疗乱象。慢性病不是靠“压制症状”就能治好的,只有找到根源、修复脏腑,才能让身体真正恢复平衡。 退休后开中医诊所,就是想把岐黄之术的真谛传承下去,让更多慢性病患者走出误区。如果你或家人也被冠心病、高血糖、高血脂困扰,吃了很多药却依然被各种不适折磨,不妨试试中医“治病求本”的思路。

0 阅读:3

猜你喜欢

向薇谈养

向薇谈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