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专家猜测,如果中国不再向美国出售稀土,美国将中企踢出全球股市、从SWIFT支付体系中踢出中国企业,请问中国你如何招架?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两项重磅新规,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和磁材制造实施出口管制,规定只要产品中稀土含量超过0.1%就必须经过审批。这一措施被广泛视为对美国9月底将多家中国企业列入贸易黑名单的直接回应。 外媒不少专家在琢磨一个尖锐问题:要是中国真的停售稀土,美国反手把中企踢出全球股市和 SWIFT 体系,中国到底能不能扛住?其实稍微梳理下双方的底牌和已经落地的应对措施,答案早就藏在现实细节里了。 先看稀土这张牌,中国手里的主动权远比外界想的更扎实。不只是出口量占全球 80% 以上,更关键的是提炼加工环节几乎垄断 —— 全球 90% 的稀土分离提纯产能都在中国,美国自己的芒廷帕斯稀土矿,挖出的原矿也得运到中国加工。 今年 10 月中国刚升级了稀土出口管制,连相关设备和技术都纳入许可管理,美国财政部长都直言 “稀土是先进制造业的动脉,中国捏住了世界的痛点”。 即便美国急着找替代,建一个稀土加工设施要 20 到 30 亿美元,还得等 5 到 7 年,CSIS 智库测算,这直接能把美国半导体和军事技术研发周期推迟 5 到 8 年,短期根本没法摆脱依赖。 再看被踢出全球股市的风险,中国企业早有准备。这些年中概股一直在推进 “双重主要上市”,阿里、京东等巨头陆续在港股完成挂牌,就算从美股退市,港股的交易和融资功能完全能衔接上。 更重要的是国内资本市场越来越成熟,科创板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北交所聚焦专精特新,2025 年 A 股 IPO 融资额已经超过美股和港股之和。 而且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需求没减,明晟指数不断提高 A 股纳入比例,就算个别企业退出美股,全球资金还有大把渠道配置中国市场,影响早就被稀释了。 应对 SWIFT 的反制更是布局多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经运行超过十年,2025 年处理金额突破 120 万亿元,覆盖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俄罗斯、沙特等能源大国早就开始用 CIPS 结算石油贸易。 中国还和多个国家搞了货币互换,总额超过 4.5 万亿元,在东盟、中东这些贸易伙伴里,人民币结算占比已经从 5% 涨到 18%。 更关键的是实体产业支撑,中国是 120 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很多国家想卖能源、买工业品,用人民币结算反而更方便,就算被踢出 SWIFT,也能靠 “贸易 + 货币” 的绑定打开新通道。 美国自己的顾虑其实更多。把中企踢出 SWIFT,欧洲企业第一个不答应,德国大众、法国空客每年和中国的贸易额都上千亿欧元,换成人民币结算会增加成本,欧盟已经在推进自己的 INSTEX 支付系统,不想被美国绑着走。 踢出股市更会伤了美国投资者,中概股多年来为美股带来不少成长收益,强行退市会让美国基金公司损失惨重,华尔街的游说力量早就明确反对这种做法。 而且中国的反制从来不是单点应对,今年 10 月就打出过组合拳,稀土管制之外,还对美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启动芯片领域反歧视调查,连英伟达都因安全问题被立案调查。 这种多维度的应对让美国很难精准打击,毕竟半导体、新能源、农业等多个领域都有对华依赖,真要全面对抗,美国自身的产业链也会被搅乱。 中国从来不是被动招架,而是早就做好了准备。稀土产业升级、CIPS扩容、中概股多市场上市,每一步都走得很稳。美国要是真敢撕破脸,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毕竟现在的世界是互联互通的,谁也离不开谁,搞脱钩、搞制裁,最后伤害的只会是自己的利益。 信源:联合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