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的演化:在痛苦中找到新的生命

岛屿心灵 2024-08-30 20:01:38
当你正在经历一场丧失时,你会如何预想着哀伤的结束?或许你曾经看到过Elizabeth Kubler-Ross提出的哀伤“五段论”。你知道你的哀伤会沿着这条路线消失:从否认(Denial)到愤怒(Anger)到讨价还价(Bargaining),然后是抑郁(Depression)最后是平静的接受(Acceptance)。 你以为只要度过了前面的四个阶段,交给时间,悲伤就会缩小甚至消失。生命继续翻篇,你最终会回归平和,伤疤不再隐痛。 2009年“哀伤咨询师”Tonkin发表了一篇论文,根据他的临床观察,悲伤的演化路径似乎并不是像Elizabeth说的那样条理明晰,仿佛商量好似的,一步一步进行过渡。他发现,当人们经历丧失时,悲伤首先是像密布的乌云一般黑黢黢填满了他们的生活。人们以为这块乌云会渐渐缩小,就像图二中Figure2描绘的那般:它会缩成一个小圆圈,让位于正常的生活状态(用白色圆圈表示)。 但实际上,人们的悲伤并不会缩小。更多情况下,生活会围绕着悲伤继续生长。Dr. Juliet Young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漫画展现了这个过程(见封面插图):生活像树叶一样围绕着枯萎的部分繁盛地生长。 哀伤治疗大师威廉姆·沃登说过:“我们的目标是要把我们的丧失融入生活中,与我们失去的人和事建立持续的联系,同时为自己找到继续生活下去的方式。”或许,你的悲伤会依然强烈,但逐渐地,你能够在更大的生活圈子中构建新的生活。 Tonkin认为,“让生命围绕着哀伤生长”的认知,缓解了人们的期望:认为悲伤必须得消失或缓解才是对的。如果他们做不到这一点(大部分人都很难做到),他们会陷入无限的愧疚和自责。例如,他们可能会反思:“我不懂为什么过去这么多年了,我还是会莫名其妙地哭出来。”但Tonkin认为这或许才是作为一个有深刻感受的人最正常的状态,“爱与丧失,怎么可能有一个终点呢?” 洛莉在《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中就宽慰到:“深爱的代价就是会更深刻地感受到悲伤和痛苦。但这也是一种恩赐。是鲜活的生命才能拥有的恩赐。如果我们不能再体会任何情感,那我们就该为自己的将死而悲伤了。” 好的生活状态并不是是对逝者的背叛,更不必因为自己拥有了更好的生活状态而感到羞耻。真正的忠诚并不是停留在过去,而是在爱的基础上继续前行。 悲伤如根,生命如叶。不求淡去,不盼流年。🍃

0 阅读:0

评论列表

五木木

五木木

2
2024-12-24 17:32

很好的分享

云中月

云中月

1
2024-12-24 17:59

养薄荷的时候 剪掉旧叶子薄荷才能长得越来越茂盛

岛屿心灵

岛屿心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