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底,地下党徐佩珩正在发电报时,突然突然听见一阵急匆匆的皮靴声,她往窗外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4-11 11:11:01

1943年底,地下党徐佩珩正在发电报时,突然突然听见一阵急匆匆的皮靴声,她往窗外一看一伙日军正朝她家这个方向跑来,徐佩珩赶紧收好重要情报,正当她准备撤离时,日军却从他家门口跑了过去。 徐佩珩的故事从1919年10月开始,她出生在广州黄埔区夏园村的一个普通家庭。1937年夏天,她顺利从高中毕业,18岁的她本可以找份安稳的工作,或者等着家里安排婚事,但那一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1938年夏天,广州城里传开了消息:政府正在组织“在营模范团”,号召年轻人加入,保卫家园。徐佩珩听说了这个消息,心里像点燃了一把火。她不想只是坐在家里等着坏消息传来,更不愿意看着国家一步步陷入危难。于是,她瞒着母亲,悄悄报名参加了模范团的考试,最终被录取进了妇女连。 加入妇女连后,徐佩珩开始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她就得和其他女兵一起跑步,练队列,扛着步枪学习瞄准射击。到了晚上,还要学 Morse 码(莫尔斯电码)和基本的通讯知识。训练很苦,广州的夏天又热又湿,她的衣服常常被汗水浸透,手上也磨出了茧子。 1938年10月,日军步步逼近广州,飞机轰炸声越来越近,城里乱成了一团。模范团女兵接到命令,必须撤离。撤离后,徐佩珩没有回家,而是考进了广东省地方行政干训所通讯系,开始学习无线电技术。教室里摆满了笨重的设备,桌子上堆着电线和零件,她学会了怎么把一串串“滴滴答答”的声音翻译成文字,也学会了怎么修简单的故障。教官常说:“战场上,通讯就是命脉。”这话她记在了心里。 这段学习的日子虽然枯燥,但为她后来的任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毕业后,她成了一名无线电报务员,正式加入了抗日的队伍。 1942年,军令部找到徐佩珩,给她布置了一项特别危险的任务:回已经被日军占领的广州,建立地下电台,收集情报。她没有犹豫,点头答应了。为了这次任务,总部还派了另一名报务员龙学湖跟她搭档。两人被要求装成一对夫妻,带着一台小型收发报机和半年的活动经费,从桂林出发,潜回广州。 1943年,徐佩珩和龙学湖带着设备回到了黄埔夏园村。他们挑了一间不起眼的泥墙小屋租下来,开始搭建电台。收发报机不大,但得藏得严实。他们在墙上掏了个小洞,把机器塞进去,外面用一块泥板盖住,再挂上一幅岳飞画像,旁边摆上长桌子,放个香炉,装成拜神的样子。天线更不好处理,室内信号弱,他们就把它塞进一根竹竿里,竹竿上晾几件衣服,伸到天井外面,既能收发信号,又不会引人怀疑。 电台建好后,取了个代号叫“赤坚”,意思是赤诚坚定的心。每天,徐佩珩和龙学湖轮流守着机器,监听日军的动静,把黄埔港和广九铁路的运输情况记下来,再加密发给重庆。广州是日军的大本营,港口和铁路每天都有军车军船进出,他们的情报帮重庆方面掌握了不少关键信息。 有一次,徐佩珩截到一段日军的通讯,提到要在珠江村附近建个军用机场。她赶紧把消息整理好发出去。重庆那边收到后,马上通过各种渠道施压,最后日军的计划泡了汤。这件事让“赤坚”电台出了名,也证明了他们的辛苦没白费。 1943年底,寒冬凛冽,徐佩珩正专注地摆弄着泥墙里藏着的电台,此刻,窗外寂静无声,只有她的心跳和电流的滋滋声。突然,一阵急促的皮靴声由远及近,打破了深夜的宁静。徐佩珩心头一紧,从窗口望去,只见一队全副武装的日军正朝自己的方向跑来。 那一刻,徐佩珩感到一阵窒息。难道是自己的行踪暴露了?刻不容缓,她强作镇定,以最快的速度收起电报稿纸,拆下电台的天线,把一切压在床板下。她的动作是如此娴熟,哪怕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也没有一丝慌乱。 就在徐佩珩以为大限已到的时候,外面的脚步声竟然渐渐远去了。原来日军只是路过,并没有在她家门口停留。徐佩珩长舒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终于结束了。徐佩珩和龙学湖的工作也画上了句号。因为他们的贡献,两人双双拿到了二等龙华奖章。战后,他们离开广州,去了龙学湖的老家海南岛。那里的海风和椰树让徐佩珩觉得日子终于能平静下来,她还生了几个孩子,生活有了新的盼头。 可好景不长,1950年,国共内战波及海南,岛上局势大变。龙学湖是国民党军官,被安排撤到台湾,而徐佩珩当时怀着孕,走不了。夫妻俩就这么分开了,一水之隔,从此没了音讯。接下来的40年,她一个人在海南拉扯四个孩子长大。日子苦,她靠给人缝衣服、种点菜补贴家用,再难也没让孩子饿着。孩子们很争气,后来都闯出了自己的路,家庭也过得不错。 1990年,徐佩珩71岁那年,终于等来了和丈夫重逢的机会。龙学湖从台湾辗转联系上她,两人在香港机场见了面。见面那一刻,两个老人抱在一起,眼泪止不住地流。40年的分离,太多话想说,却又不知道从哪说起。他们聊起当年在广州的日子,聊起孩子们,感慨时间过得太快。 参考资料 徐佩珩 抗日战争纪念网

0 阅读:135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