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第一个替中国向台湾“开炮”的国家,不是巴铁也不是俄罗斯,而是一个被美国制裁60年的小国,他们不仅拒绝手持“台湾护照”的人入境,还将其遣返,理由:奉行一个中国原则! 古巴这个加勒比海上的岛国,面积不过11万平方公里,人口刚过1100万,却在全球外交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与美国的恩怨由来已久,从1962年起,美国实施全面经济、金融和贸易封锁,持续至今已逾60年。这项制裁覆盖能源、医疗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导致古巴进口燃料和设备受阻,本土石油产量仅满足需求的三分之一左右。 结果是电力供应紧张,2024年全国性大面积停电发生多次,经济增长率徘徊在负值。古巴的发电设备多为上世纪80年代遗留,维护成本高企,工业生产如糖业和烟草加工频频中断。尽管如此,古巴在外交政策上从未动摇核心原则,包括对一个中国政策的坚持。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国际法和长期外交实践的立场。 回顾古巴的外交轨迹,它早在1960年就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此后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古巴加入联合国后,积极参与决议,推动结束对本国的封锁。2024年10月,联合国大会以187票赞成通过相关决议,美国和以色列投下反对票。 在台湾问题上,古巴的表态一贯明确。早在2006年,其边检系统就将台湾定位为中国一部分,2021年进一步要求持台湾护照者必须使用大陆签发的旅行证件入境。这项规定在官网上公开列出,避免任何歧义。古巴的做法反映出国际社会主流共识:一个中国原则是公认规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种坚持并非空洞口号,而是嵌入行政系统的实际执行。 2023年12月的拒入事件,成为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一户加拿大定居的台湾家庭,五口人持台湾护照抵达哈瓦那机场,被边检官员当场拒绝,并要求原机遣返。官员解释称,古巴不承认台湾护照的有效性,因为该国奉行一个中国原则。 随后,一名旅居墨西哥的台湾女性在转机时遭遇同样待遇,从墨西哥飞抵古巴后,直接被送回原路。这两起案例迅速传开,引发台湾岛内讨论。古巴边检的内部系统早已更新,拒入标签贴上后,旅客只能等待回程航班。事件曝光后,古巴官员在回应中重申,这是基于两岸关系现状的新执行力度,没有模糊空间。这种处理方式,凸显小国在原则问题上的刚性。 台湾当局对事件的回应相对低调。外交部门建议民众暂缓前往古巴,并提醒查看官网信息,但未见进一步外交施压。 岛内舆论批评这种态度软弱,有人指出在选举期间,仅限于表达遗憾,没有实质行动。相比之下,古巴的立场更显坚定,一边严格执行拒入,一边与中国推进合作。2024年5月,古巴宣布对中国大陆普通护照持有人实施单方面免签,允许停留30天,后扩展为互免90天。 这项措施恢复直航航班,促进人员往来,体现了两国关系的深化。古巴的能源困境中,中国援助的35兆瓦太阳能设备到位,帮助推进新能源项目。这种互助建立在数十年信任基础上,不是短期交易。 古巴的能源危机是美国制裁的直接后果。封锁禁止美国企业与古巴交易,还威胁第三方国家,切断技术转让渠道。古巴北部墨西哥湾油田潜力巨大,但深海开采需先进平台,陆上高黏度原油提炼依赖进口设备。 每日石油需求12.5万桶,本土产量不足4万桶,缺口靠有限盟友补给。电力短缺导致医院备用电源超负荷,工业停产率上升,2024年经济增长率为负1.1%。哈瓦那街头轮流断电成常态,居民生活不便。即便如此,古巴未在外交上让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基石。这提醒人们,小国也能通过原则维护尊严,不必屈从外部压力。 国际社会对古巴的支持日益增多。联合国连续32年通过结束封锁决议,赞成票从最初的少数上升到绝大多数。 这反映出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抵触,以及对主权平等的认可。在台湾议题上,类似古巴的立场并非孤例,但古巴的行动更具操作性。将台湾归为中国一省写入系统,官网公告白纸黑字,机场执行零容忍。台湾护照在全球使用受限,正是因为一个中国原则的普遍接受。古巴的案例说明,外交不是权势游戏,而是基于事实和规范的实践。
大陆亮出铁拳后,日媒:台湾几乎不被任何国家接受,赖清德傻眼了最近这段时间,大
【98评论】【1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