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腹背受敌,土耳其和阿拉伯国家正逼迫哈马斯解除武装! 哈马斯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连卡塔尔、土耳其这些昔日的支持者都翻了脸。据《以色列时报》报道,德国外长在受访时直言,卡塔尔、埃及、土耳其等地区国家正联手向加沙的哈马斯施压,要求其彻底解除武装,唯有如此,与以色列的和平谈判才能继续推进。 “所有区域国家都不希望哈马斯再继续活跃,国际社会已经制定好方案,就等他们执行。”这番话,无异于给哈马斯下了最后通牒。眼下,首轮人质交换谈判还算顺利。 当地时间10月13日,哈马斯已释放首批7名以色列人质,这些人经国际红十字会转运后顺利返家,剩余十几名人质也有望很快与家人团聚。可人质问题解决后,真正的僵局才刚刚开始,哈马斯是否解除武装,成了横在和平面前的最大拦路虎。 对以色列来说,这个问题没有任何商量余地。为了“消灭哈马斯”,以军在加沙打了整整两年,狂轰滥炸之下,加沙城成了一片废墟,军费消耗不计其数。要是让哈马斯带着武器继续留在加沙,那这两年的仗不就白打了? 行动等同于彻底失败,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国内根本没法交代——极右翼政党早就放话,不解除哈马斯武装就绝不罢手,民众的抗议声也会越来越大。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生涯,几乎全系于此。 哈马斯的态度却硬得像块石头,一口咬定绝不缴械。他们抛出说法,称愿意把武装力量并入未来的巴勒斯坦国武装体系,可明眼人都看得清楚,这不过是玩文字游戏。 巴勒斯坦国的建立还遥遥无期,所谓的“并入”,不过是换个说法保持武装,本质上没有任何改变。哈马斯高层马尔达维早就放了话,只要以色列的占领还在继续,抵抗武装就是民族的合法权利,绝不会放弃。 更致命的是,哈马斯的“后台”也倒戈了。卡塔尔曾为哈马斯提供政治庇护和资金援助,首都多哈至今还是哈马斯政治局所在地;土耳其过去也常为其发声。可现在,这些昔日“金主”和盟友却加入了施压阵营。 原因不难理解,海湾国家正忙着推进与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沙特的“2030愿景”需要稳定环境,土耳其急着缓解经济危机,对他们来说,哈马斯已经从“抵抗象征”变成了“地区负资产”,没必要再为它付出代价。 连沙特、埃及等17个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都在联合国签署声明,首次公开谴责哈马斯,并要求其解除武装、结束对加沙的统治。阿拉伯国家的立场转变,背后还有更现实的算计。 法国推动了一笔“政治交易”,阿拉伯国家同意谴责哈马斯,以此换取欧洲国家在联合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对他们而言,这是笔划算的买卖——切割掉哈马斯这个“麻烦”,能为巴勒斯坦争取到更实际的建国支持,在“两国方案”框架下掌握更多话语权。 这种情况下,哈马斯成了被牺牲的棋子,昔日的“兄弟情谊”在利益面前不堪一击。可哈马斯真能乖乖缴械吗?恐怕没那么简单。武装力量是它的立身之本,加沙的地道网络、火箭弹生产体系,还有基层组织的控制权,都靠枪杆子维系。 一旦解除武装,它不仅会沦为“无牙老虎”,还可能被长期对立的法塔赫清算旧账。更关键的是,马克龙都看得明白,即便打了近两年,哈马斯武装人员的数量“和第一天一样多”,解散它根本行不通。 以军发言人也坦言,哈马斯的武器库和地道遍布加沙,解除武装本身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僵局之下,最可能的结果还是重燃战火。以色列早就放风,若谈判破裂将重启军事行动,近期甚至加大了对加沙南部的空袭力度,用“以战促谈”施压。 哈马斯也没闲着,停火期间一直在重整旗鼓,基层支持者对“缴械”的反对声浪极高。两边都没有退路,和平协议仿佛一触即碎的玻璃。最可怜的还是加沙的平民,两年战火夺走了无数生命,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数日未进食,儿童营养不良率飙升到40%。 他们盼来的停火,不过是短暂的喘息,一旦谈判崩盘,等待他们的又是新一轮轰炸。而那些被推到台前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自身腐败问题严重,治理能力低下,根本无力接管加沙,强行接手说不定还会引发新的内乱。 哈马斯的“枪杆子”,成了加沙和平的死结。以色列要的是绝对安全,哈马斯要的是生存尊严,阿拉伯国家要的是实际利益,三方诉求根本无法兼容。国际社会制定的方案再完美,没有各方的真心认同,也只是一张废纸。 这场围绕“缴械”的博弈,本质上是地区势力重新洗牌的缩影。可无论结果如何,受苦的始终是普通民众。当昔日盟友变成施压者,当和平谈判沦为利益交换,加沙的土地上,真正的正义与和平,似乎还远在天边。 若找不到兼顾安全与尊严的平衡点,停火不过是下一场战争的序曲。
哈马斯腹背受敌,土耳其和阿拉伯国家正逼迫哈马斯解除武装! 哈马斯正遭遇前所
自由轻羽事
2025-10-13 21:49: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