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完电话后发文写道:“我刚刚结束了与俄罗斯总

自由轻羽事 2025-10-17 10:54:23

10月17日,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完电话后发文写道:“我刚刚结束了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的电话交谈,此次通话富有成效。 特朗普突然话锋一转,字里行间都透着“斡旋成功”的自得,可这看似积极的转折,反倒更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政治表演。 特朗普在文中细致描绘了通话细节:普京祝贺美国在中东实现“几个世纪以来梦寐以求的和平”,他坚信这能助力结束俄乌战争;普京还感谢第一夫人梅拉尼娅投身儿童事业,直言感激不已。 两人花大量时间聊了战后美俄贸易,更敲定下周开高级顾问会议,美方由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牵头,后续还要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会面,专门解决这场“不光彩”的战争。 末了他不忘强调,明天要在椭圆形办公室见泽连斯基,笃定“通话取得重大进展”。这番说辞听起来煞有介事,可稍微回想此前场景,讽刺意味便扑面而来。 就在不久前,特朗普还在各种场合摆出强硬姿态,仿佛靠几句狠话就能拿捏俄乌局势走向。那时的他大概以为,只要嗓门够大、姿态够硬,就能在这场冲突里坐稳主导位置,可现实终究给了他一记闷棍——俄乌冲突哪是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 这场延宕已久的冲突,早成了盘根错节的乱麻,绝非“中东和平经验可复制”这么简单。特朗普口中“中东成功助力俄乌停火”的说法,更像一厢情愿的空想。俄乌之间的矛盾,早已超出普通军事冲突的范畴,藏着安全观、国际秩序观乃至价值观的深层对立。 俄罗斯将乌克兰视作战略核心利益区,反复要求其“中立化、去北约化”,认为这是解决危机的根源;乌克兰却一心要融入西方,坚持加入北约,索要西方安全保障。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固守“北约东扩是主权自由”,俄罗斯则将这种扩张视作生存威胁,双方在这些根本问题上寸步不让。中东局势与欧洲地缘格局差异巨大,所谓的“中东经验”,怎么可能轻易照搬到俄乌战场? 更值得琢磨的是,特朗普特意提及与普京讨论“战后美俄贸易”,这算盘打得未免太响。战争尚未结束,先操心起战后生意,这哪是真心调停,分明是把斡旋当成了攫取利益的筹码。 他规划的“高级顾问会议”“布达佩斯会面”看似步步为营,实则暴露了对局势的盲目乐观。要知道,此前俄乌第三次伊斯坦布尔和谈仅一小时就草草收场,连战俘交换之外的核心议题都没碰出结果,足见谈判之艰难。 特朗普连双方最基本的分歧点都没摸透,就敢夸下“推动停火”的海口,未免太过儿戏。明天与泽连斯基的会面,更像是这场表演的关键一幕。一边跟普京聊“战后贸易”,一边要给泽连斯基“交底”,这种多方周旋的姿态,哪里是在推动和平? 更像是在混乱局势里找平衡,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毕竟,能在俄、乌、美三方之间摆出“关键调停者”的架势,对需要选票支撑的特朗普来说,可是难得的政治加分项。 说到底,特朗普此前的狠话与如今的“温和斡旋”,本质上是同一套逻辑——一切为了政治表演。放狠话是为了博眼球,让选民看到自己的“强硬立场”;主动通话则是眼看狠话没用,立刻切换剧本,扮演起“和平推动者”的角色。 这种见风使舵的操作,哪里有半分解决问题的诚意?俄乌冲突的破局,从来不需要虚张声势的政治作秀,需要的是直面核心矛盾的真诚与勇气。它要求调停者正视俄罗斯的安全关切,也尊重乌克兰的选择,更要摒弃“拉一派打一派”的霸权思维。 可特朗普的所作所为,从头到尾都在围绕自己的政治利益打转,既没打算触碰北约东扩这个根源性问题,也没真正站在俄乌民众的立场考量——那些在战火中失去家园的人,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停火,而不是“下周开会、后续会面”的空头承诺。 普京在通话中提及感谢梅拉尼娅,更像是外交场合的礼节性回应,特朗普却把这当成了“关系升温”的佐证,未免会错了意。至于所谓的“重大进展”,恐怕也只存在于他自己的发文中。国际社会早就看清了,这种缺乏诚意的斡旋,不过是镜花水月。 特朗普的这场“政治戏剧”,终究骗不了真正关心和平的人。俄乌和平的钥匙,从来不在他的社交媒体发文里,而在对各方核心利益的尊重与平衡中。若始终抱着“捞政治资本”的心思,打着“推动和平”的幌子搞表演,别说布达佩斯会面,就算谈上百次,也解不开这场僵局。 虚张声势的狠话换不来和平,敷衍了事的通话也推动不了谈判。特朗普若真有心结束这场“不光彩”的战争,不如收起表演欲,拿出正视问题的诚意。否则,再多的“进展”宣言,也只会沦为国际舆论场上的笑谈。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自由轻羽事

自由轻羽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