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即理”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命题之一,看似简单四字,却蕴含着对人性与世界关系的深

特级钱守旺云 2025-11-07 07:28:52

“心即理”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命题之一,看似简单四字,却蕴含着对人性与世界关系的深刻洞见。 王阳明认为,天理并非悬置于外的抽象规则,也不是通过格物(如朱熹所说的穷尽事物之理)才能勉强求得的东西,而是本然地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他说“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这里的“心”,不是指狭隘的私心杂念,而是指人先天具有的良知本体——那是一种能辨是非、知善恶的本然觉知。 比如,看到孩童坠井,人会本能地产生恻隐之心;面对不公,人会自然生出愤懑之情。这种无需刻意教导的本能反应,就是“心即理”的体现——天理不在别处,就在这当下的心动念之中。正如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时所悟:“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并非否定客观规律,而是强调人对天理的认知与践行,根源在于内心的良知。就像孝悌之道,不在书本的教条里,而在人心中对父母兄长的天然敬爱;处事的公正,也不在外在的规条里,而在内心对是非的清明判断。 所以“心即理”的本质,是让人回归本心,相信自己内在的良知本就具足辨别天理的能力,不必向外攀求。当我们能澄明内心、去除私欲遮蔽,天理自然就会在心中显现,指引言行。这也为后来的“致良知”奠定了基础——所谓致良知,正是要通过修养功夫,让这本具的天理在心中充分彰显。

0 阅读:3
特级钱守旺云

特级钱守旺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