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末,韩先楚和妻子刘芷,一张珍贵的合影,从镜头中可以看出,老将军威风凛凛,

浮生若梦醒时 2025-04-09 00:03:07

70年代末,韩先楚和妻子刘芷,一张珍贵的合影,从镜头中可以看出,老将军威风凛凛,而刘芷也显得气质高雅、端庄大方,这才是真正的伉俪情深。 那张珍贵的合影被精心收藏在相册里,70年代末的一天,韩先楚将军和妻子刘芷相倚而坐,镜头前的老将军依然威风凛凛,眼神中闪烁着历经沙场的坚毅;而刘芷则端庄大方,气质高雅,眉眼间尽是岁月沉淀的智慧与温和。这张照片背后,是一段跨越战火与时光的革命伉俪故事。 1938年,18岁的刘芷在家乡河北保定参加革命,成为一名"老八路",曾在徐向前将军身边工作。命运的齿轮在延安转动,让她与韩先楚相遇。当时的韩先楚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红军战士,从14岁参加"黄麻起义",到1931年在孝感加入游击队并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再到1932年正式加入红军,他的革命历程已绘就了不平凡的一页。 "我只是出去得早,比别人多看了几本书,大着胆子东奔西闯糊口而已。"这是韩先楚对自己革命经历的朴素描述。然而在那段峥嵘岁月里,他随红二十五军爬雪山、过草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带领部下参与平型关大战,与日寇正面交锋多次大捷。 结为夫妻后,刘芷如影随形地跟随丈夫转战各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韩先楚将军被派往东北战场,刘芷不畏艰险,坚定地陪伴左右。在新开岭战役中,韩先楚指挥部队全歼了国民党第25师,为东北解放立下赫赫战功。每一次战斗的胜利背后,都有刘芷默默的支持与付出。 最令人称奇的是海南岛战役。党中央将韩将军从冰封的北国调派前往千里之外的海南岛,追缴国民党残部。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韩先楚带领士兵划着原始的木帆船组成"土舰队"渡过海峡,成功抢滩登陆,最终一举解放了海南岛。这场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中,刘芷作为革命伴侣,同样经历了这段惊心动魄的岁月。 照片拍摄的前几年,韩先楚因在朝鲜战场抱病归国,毛主席亲自作出批示,授予他上将军衔。当他佩戴着象征荣誉的上将肩章,与刘芷合影留念时,两人眼神中交织的是共同走过的峥嵘岁月,是在革命道路上彼此扶持的坚定誓言。 1986年深秋,韩先楚将军躺在武汉医院的病床上,凝望窗外的落叶,思绪却飞向了家乡的大别山。病榻上的他握着妻子刘芷的手,眼神中满是不舍与嘱托:"我怕是不能再回去红安县了,可我跟县委的同志应承过,将来要在家乡搞植树造林。"休息片刻后,他继续说:"大家既要在山上栽起木材林,也要在街上栽景观树,美化街道。我身体不行了,应承下的诺言就托付给你了。" 这份对家乡的牵挂,源于1981年那个风雪交加的寒冬。那一年,韩先楚冒着严寒回到了红安县城,这是他14岁离家参加革命以来的第三次回乡探亲。当时,陪同人员劝他不要在风雪中前往山村,但老将军态度坚决:"不去?你们不去我也是要回去的。" 最终一行人冒雪到达新集镇,因路况不佳,无法直接抵达吴家嘴村。韩先楚特地点名要见两个人:儿时的好友吴海洲和上次探亲时认识的闵永进。当他看到闵永进衣着单薄,冷得发抖时,立即脱下自己的皮军大衣披在老闵身上。闵永进连声推辞:"俺们习惯了冷不打紧,要是冻坏了首长可怎么行啊!"但韩先楚坚持让他收下。 这让韩先楚想起了1949年他回乡探亲的往事。当时他问吴海洲:"海州哇,你还记得我当红军时候,问你借了四斗稻米没还吗?"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三支钢笔递给吴海洲:"这三支笔是给你三个孩子的,就当是抵你四斗稻米的恩情吧。"还叮嘱道:"三支钢笔给娃儿以后写字用,一定让他们念书,他们将来一定比我们更加有出息。"这三支钢笔至今仍被吴海洲家人珍藏,包在红布里,成了韩先楚将军浓浓革命情谊的见证。 1981年探亲结束后,看到乡亲们依然生活贫困,韩先楚回到县城立即联系兰州军区:"传我的命令,火速调拨5万件旧军大衣到红安县。"当秘书问这笔开支从何而来时,他掷地有声地回答:"没地方开支,就从我这儿扣钱!等我死了之后,就扣我儿子的、孙子的、子子孙孙扣下去!"他沉痛地解释:"你晓得吗?红安县为了革命死了有多少人?告诉你'铜锣一响,48万',是整整48万老乡!在革命战争里,红安县人民把最后的一碗米,最后的一尺布,最后的一双鞋,最小的儿子,都奉献给了革命。5万件旧军大衣算什么?" 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将军溘然长逝,享年74岁。按照他生前的遗愿,骨灰被护送回红安安葬。正如他对妻子刘芷所说:"等我去了以后,我一定要回到红安落葬,这是我最大的心愿,请你为我实现。"

0 阅读:17

评论列表

用户84xxx85

用户84xxx85

3
2025-04-09 10:32

旋风将军[点赞][点赞]

浮生若梦醒时

浮生若梦醒时

浮生若梦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