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宁愿不要国籍,也要破解北斗!“2007年清华学霸高杏欣,留学美国时,提前公开

浮生若梦醒时 2025-04-09 00:57:09

“我宁愿不要国籍,也要破解北斗!“2007年清华学霸高杏欣,留学美国时,提前公开北斗的民用编码,并交给美国,以换取绿卡!如今她却后悔不已,称自己是无辜的… 2008年初,美国国际导航大会会场灯光璀璨。主持人面带微笑宣布:"今年的Achievement Award授予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生Grace Gao,表彰她在卫星导航领域的杰出贡献。" 台下掌声雷动,一位东方面孔的年轻女性优雅起身,走向颁奖台。她就是来自中国的高杏欣,此时已在美国研究圈内以"格蕾丝"之名活跃。这位清华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在2007年因破解并公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民用编码而声名鹊起。 然而当高杏欣正享受荣誉时,远在中国的网络上,一场关于她的舆论风暴正在酝酿。 "她破解了我国的北斗卫星系统,还把数据交给了美国人!"一条网帖引发了国内网民的强烈反应。高杏欣迅速从"留学精英"变成了"背叛祖国"的代名词。 在清华攻读硕士期间,高杏欣曾参与过北斗计划的实习工作。2003年,她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电子工程博士学位。2006年,她创造了个人学术生涯的第一个高峰——在欧洲伽利略卫星被激活的短短三小时内捕捉到三个波段信号,并在几周内完成解码工作,成为首个破解该卫星编码的人。 尝到成功甜头的高杏欣并未止步。2007年,北斗一号系统首颗地球中轨道卫星北斗-M1成功发射后,她迅速将目标对准了这个中国自主研发的导航系统。通过接收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数据,她成功找到了信号序列中的特征,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学术杂志上。 作为回报,美国政府不仅为她颁发了绿卡,还任命她为美国国家地理的高级顾问,并拨付巨额科研经费支持她继续研究北斗系统。高杏欣似乎找到了自己在美国的立足之地。 然而,随着事件在国内曝光,中国航天专家徐颖公开回应称:"高杏欣破解的只是北斗民码的伪码序列,而非军码。北斗民码在设计之初就未进行过多保密措施,且在系统服务全面上市后,这些编码规则本就计划向相关生产商公开。" 徐颖进一步表示:"要想破解中国北斗系统的军码,除非你能找到时空穿梭机,穿越到设计北斗军码的会议上去窃听。"这番言论让高杏欣的学术成就大打折扣。 风波甚至波及到高杏欣的家人。2010年3月8日,她的父亲高德林从辽宁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的职位调整为人大常委,这一人事变动被外界解读为与女儿事件有关。 高杏欣站在斯坦福大学2022年教职名单上,目光有些恍惚。看着自己课题组里清一色的印度面孔,她不禁回想起自己二十多年前那段意气风发的日子。那时的她,可是被称为"天之骄女"的清华才女。 1997年,高杏欣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在黑龙江哈尔滨长大的她,从小就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父亲高德林是辽宁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母亲也是知识分子,即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高杏欣也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 清华本科毕业后,高杏欣并未选择就业,而是继续攻读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在研究生阶段,她对卫星导航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有幸参与了北斗计划的实习工作。这段经历为她日后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却也成为她日后争议的起点。 2003年,硕士毕业的高杏欣决定出国深造。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她顺利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政策给予了她和家人充分的信心,他们相信只要学有所成,迟早会回馈祖国。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2006年。当年欧洲发射的伽利略试验卫星启用了一种名为GIOVE-A的编码规则。高杏欣所在的研究小组在卫星激活后短短三小时内就获取了详细数据,而她本人更是在几周内独自完成了对该信号的追踪与解码工作。这一成就让她在卫星导航领域声名鹊起,全球接收机公司都采用了她的成果。 尝到成功甜头的高杏欣开始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2007年,当中国成功发射北斗一号系统首颗地球中轨道卫星北斗-M1后,她决定挑战这个更为熟悉的目标。利用在清华实习期间积累的知识,她成功接收并破解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数据,找到了信号序列中的特征。 美国政府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不仅为她提供了绿卡,还拨付巨额科研经费支持她继续研究。怀揣着成为"格蕾丝"的美国梦,高杏欣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多家学术期刊上。 然而,随着北斗系统军码破解工作的推进,高杏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她如何尝试,都无法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国方面对她的态度也逐渐冷淡,科研经费削减,期待变成了质疑。

0 阅读:0
浮生若梦醒时

浮生若梦醒时

浮生若梦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