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郭台铭抱着儿子在郊外游玩,留下了这一张老照片,当时的他刚刚成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资本额为三十万元,专门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完成了第一波的原始资本积累。 1975年,25岁的郭台铭抱着年幼的儿子郭守正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中的郭台铭头发略显凌乱,脸上带着青涩却坚毅的神情。那时的他,刚刚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两年,公司资本额只有30万元新台币,主要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等塑料产品。 谁能想到,这位年轻父亲,日后会成为全球电子制造业的巨擘?创业之路上,郭台铭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有一天,他忙于公司事务,很久没回家,一进门就听到儿子哇哇大哭。 "怎么回事?为什么哭?"郭台铭急忙问道。 妻子林淑如回答:"儿子肚子饿,总是喝稀饭,小孩子吃不饱,所以一直哭。你好久没有拿钱回家了。" 这一幕深深刺痛了郭台铭的心。"再怎么苦,也要买奶粉啊。"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企业做好,不能让家人跟着受苦。 回溯到1974年,24岁的郭台铭刚从部队服役归来。当时他在台湾前三强的船务公司复兴航运工作,是一名穿着体面的"白领",负责船期规划和押汇工作,每天都有人请他吃饭。但郭台铭并不满足于这种生活,他看到了贸易背后的本质——生产才是根本。 怀揣着创业梦想,郭台铭和几个朋友商量办厂,接下了一笔塑料零件订单。他到台北建设部门注册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5万元,其中2.5万元是母亲初永真标会得来的钱。 母亲的支持对郭台铭意义非凡。郭家是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来到台湾的,作为第一代外省人,全家六口人的生活全靠当警察的父亲维持。郭台铭从小就学会了勤奋,在学校被同学们称为"锅盖",因为他点子多,富有煽动性。 创业不顺的第二年,合伙的朋友决定撤资不干了。危急时刻,郭台铭向岳父借了17.5万元,硬是把工厂顶了下来,公司更名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 初期的鸿海非常简陋,15名员工挤在租来的83平方米厂房里工作,每月出货的塑料成品加工值只有约1万元。为了保证准时交货,郭台铭常常骑着摩托车奔波在台北三重河堤的路上,到五金模具店向师傅求助,甚至用电影票作为鼓励。 1980年,郭台铭在日本大阪度过了30岁生日。一个人坐在旅馆房间里,他陷入了深思。台湾的黑白电视和收音机厂商正陆续倒闭,作为零部件供应商的鸿海,也面临着转型的抉择。在日本参观了先进的模具工厂后,郭台铭看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日本大厂长期扶持"卫星工厂",而台湾大厂则对小厂只会杀价。这种比较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力更生的决心。 回到台湾后,郭台铭开始了新的布局,他通过细致的市场调研,认定电子游戏机和个人电脑将成为未来的主流。经过分析,他发现在计算机连接器的制造过程中,鸿海至少掌握了40%到50%的相关技术。"从50%出发,和从零出发做比较,我们选择至少已经掌握了一半关键技术的连接器。"郭台铭这样鼓励员工。 1983年,鸿海利用从日本进口的新设备,开发完成了计算机业使用的连接器,正式进入了PC领域。两年后,鸿海中高层举行了一次为期两天的闭门会议,研究第一个"五年计划"。会议达成共识:专注于个人电脑连接器,主攻世界级电脑客户,5年内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脑连接器制造供应商。这个决策被后来的专家评价为"极为关键"。 郭台铭深知,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有一流的设备和技术。于是,他不惜重金购买国外最好的设备。1987年,鸿海一口气投资了2,50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48部第四代计算机自动化伺服塑料射出成型机,这笔投资超过了当时公司资本额4,500万元的一半。当时鸿海的九成设备都是从海外购买的,价格比本地货高出一倍以上,但郭台铭坚持认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同时,郭台铭也在悄悄提升公司的管理能力。1988年,鸿海推行了日本的"5S"管理,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上下工夫。郭台铭经常向国外大公司的高管请教企业管理经验,表现出求知若渴的态度。 在人才培养上,1987年,鸿海支出了219万人民币的教育训练经费,占总营业额的1.67%。员工人数1,000人的鸿海,派到国外受训的干部就超过了200人次。郭台铭常说:"训练工作是公司成长最主要的基础。" 1985年,为了直接进入国际市场,郭台铭创立了"FOXCONN"品牌,在美国及其他21个国家注册。"FOX"代表模具Foxcavaty,"CONN"代表连接器,音译为"富士康"。同年,郭台铭第一次前往美国,成功争取到了美国电信客户的订单。 1988年,郭台铭洞察到内地的发展潜力,在深圳西乡开办了第一家工厂"富士康海洋精密电脑插件厂"。彼时,内地工人的工资只有台湾的五分之一,且年轻勤劳。1993年,他看中了龙华的地理位置,豪迈地对当地官员说:"看得见的土地我全要了。"1996年6月6日,深圳龙华工业园建成使用,成为富士康全球运作的大本营。
70年代,郭台铭抱着儿子在郊外游玩,留下了这一张老照片,当时的他刚刚成立了鸿海塑
浮生若梦醒时
2025-04-09 00:16:15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