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蒋英病逝后,罕见的遗容,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她躺在绿植丛中,身上的

浮生若梦醒时 2025-04-09 23:35:05

2012年,蒋英病逝后,罕见的遗容,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她躺在绿植丛中,身上的覆盖着鲜红的旗帜,她之所以享受这样的待遇,因为她是科学家钱学森的妻子。 2012年2月5日的北京,蒋英在301医院走完了她93年的人生旅程。这位曾经在国际舞台上闪耀的女高音歌唱家,如今静静地躺在鲜花与绿植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仿佛在诉说她一生的荣耀与贡献。 葬礼现场庄严肃穆,许多音乐界知名人士前来送别。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站在灵前,眼中泪光闪烁。作为蒋英教授多年的学生,他亲眼见证了这位恩师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投入与热爱。同样到场的还有著名音乐教授赵登营,以及众多从蒋英教授手中走出的音乐人才。 "老师最看重的从来不是物质回报。"一位前来悼念的学生回忆道,"有一次我家境困难,想送些礼物表达感谢,她却坚决拒绝了,说培养学生是她的职责所在。"这样的故事在音乐学院里流传很广,蒋英高尚的师德为人称道。 然而,蒋英的成就远不止于此。若将时间拨回到1943年的瑞士,我们会看到一个截然不同的画面:年仅24岁的蒋英站在"鲁辰"万国音乐年会的舞台上,以出色的演唱技巧和动人的声线赢得了女高音比赛的第一名。当时的照片显示,年轻的蒋英面露微笑,明眸皓齿,气质不凡。这是中国音乐人首次在国际舞台上摘得桂冠,一时间成为中国音乐界的骄傲。 金庸曾这样评价她的歌唱才华:"她的歌唱音量很大,一发音声震屋瓦,完全是在歌剧院中唱大歌剧的派头,这在我国女高音中确是极为少有。"这位以音域宽广优美著称的歌唱家,尤其擅长演唱德国古典艺术歌曲,在当时的音乐圈拥有极高的声誉。 1959年,蒋英开始在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任教,此后历任声乐系教研室主任、声乐歌剧系副主任。她将自己的专业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她编写的音乐教材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若不是那鲜红的党旗,许多人或许永远不会注意到蒋英的传奇人生。她的一生远不止是"钱学森的妻子"这个标签所能概括的。 蒋英出身名门,家世显赫。她是著名军事战略家、教育家蒋百里的三女儿,武侠小说宗师金庸的表姐,诗人徐志摩的表妹。1919年,她出生在浙江,自幼展现出音乐天赋。而另一边,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与蒋百里是求是学院的同窗好友,两家交往甚密。 命运的安排总是奇妙。蒋英曾回忆:"我到了他们家以后不听话,他不跟我玩儿,他那时候十二三岁吧,他不会跟一个小妹妹玩儿。"原来小时候的蒋英曾短暂成为钱学森母亲的干女儿,还在钱家住过一段时间。钱学森母亲当时就订下了"口头婚约":"退出去就是我的干女儿,但是长大了以后要当我家当媳妇。"这个"合同"成为两家日后联姻的伏笔。 1947年,从美国回国的钱学森已35岁,仍是单身。当时的他已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前途无量。钱均夫在信中多次向儿子提起蒋英的情况,认为应该履行当年的"合同"。虽然当时不乏富家女孩向钱学森示好,但他最终选择了刚从欧洲学成归来的蒋英。1947年8月30日,他们在上海国际饭店举行了婚礼,随后育有一子一女。 然而,平静的生活很快被打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正在异国他乡的钱学森和蒋英决定回国效力。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自己是祖国培养的人才,应当为祖国作贡献。但美国政府却不愿放走钱学森这位"价值十个师"的科学家,对他们一家进行软禁。 危机时刻,蒋英展现出惊人的勇气和智慧。她巧妙地借着孩子的口吻,给同样在国外的妹妹写了一封求助信,希望祖国能出面干预。在中央政府的积极周旋下,1955年,他们终于获准登上回国的轮船。 回国途中,他们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暗杀行动。蒋英的儿子钱永刚后来回忆说:"在母亲的脸上,我第一次读懂了视死如归四个字的含义。"面对危险,蒋英毫不犹豫地扑在丈夫身上,准备用自己的身体保护这位对国家至关重要的科学家。 回国后,蒋英做出了人生中最大的牺牲——放弃了自己热爱的演唱事业,全心全意支持丈夫的科研工作。曾经那个在国际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女高音歌唱家,选择了退居幕后,成为钱学森坚强的后盾。钱学森生前曾深情地说:"我最感谢的人是我的太太,她为了我的工作做出了牺牲,放弃了她自己的台前事业,给了我全方位的支持。"

0 阅读:43
浮生若梦醒时

浮生若梦醒时

浮生若梦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