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翟志刚执行太空行走任务时,面临危险情况下临时改变了任务顺序,优先展示了五星红旗。他和队友们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只为完成这一历史性使命。事后回想起来,他们仍然心有余悸。 "太漂亮了!"2021年7月4日,随着舱门打开,刘伯明站在中国空间站的舱外,望着浩瀚星空和蔚蓝地球,不禁发出感叹。这并非他第一次仰望太空的壮丽景色,十三年前,在神舟七号任务中,他曾与这片星海有过一次更惊心动魄的邂逅。 那是2008年9月27日下午,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身上。神舟七号已于两天前成功发射,此刻正是执行中国首次太空出舱行走的关键时刻。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实现太空出舱的国家。 翟志刚穿上"飞天"舱外航天服,准备踏出那历史性的一步。然而,意外发生了——舱门纹丝不动。 "我看翟志刚使尽了全身的力气拉舱门,但舱门丝毫未动。"刘伯明回忆道。他能感受到战友的急迫,翟志刚心里也清楚:"如果门打不开,我肯定就出不去,我要是出不去,神舟七号的飞行任务就没有完成。" 在这紧要关头,刘伯明没有慌张,他迅速在舱内找到一根金属撬棍,递给了翟志刚。这是一个简单却至关重要的动作,事后翟志刚感慨:"当通过辅助工具把舱门撬开一条缝的时候,心情就像瞬间打开了一个小窗户一样,心花怒放!" 然而,危机并未就此结束。就在翟志刚准备出舱的那一刻,轨道舱突然响起了火灾警报!这是航天员在太空中最不愿听到的声音之一。火灾警报意味着可能存在致命危险,按照原定计划,翟志刚出舱后首先应当取回舱外的一块固体材料试验模块,然后再展示国旗。 面对生死考验,三名航天员没有过多言语,却在瞬间达成了默契。刘伯明临时调整了任务步骤,首先将五星红旗递给了翟志刚。这一刻,任务程序被改变了。 "我们执行任务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出舱。那么它最具代表的,就是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证明我们来到了太空。"刘伯明后来解释这个决定时说,"当时展示红旗,就是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翟志刚毫不犹豫地飞出了舱门,在黑色天幕和蓝色地球的映衬下,他挥动着五星红旗,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 那面在浩瀚太空中飘扬的五星红旗,定格成了亿万中国人心中永恒的画面。在神舟七号航天员临时改变任务程序,优先展示国旗的那一刻,没有人知道火灾警报背后隐藏的究竟是什么危险。"即使回不去,也要让中国国旗在浩瀚太空中飘扬起来!"翟志刚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这是当时他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事后分析证实,轨道舱的火灾警报只是虚惊一场。但在当时的关键时刻,没有人能预见结果。翟志刚身着近200公斤的航天服,在刘伯明的协助下,毅然踏出舱门,成为了首位在太空漫步的中国人。这一步,中国用了整整40年的准备时间。从1968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第一次论证会议,到2008年的这一刻,中国航天人走过了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 在这段历程中,航天员们的精神和勇气尤为可贵。"当时展示红旗,就是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刘伯明回忆道。面对未知的太空环境和可能的危险,他们心中始终明确任务的本质: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证明中国人来到了太空。 从神舟七号到如今,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22年,中国已成功将14名、23人次航天员送入太空,牢牢占据了世界载人航天的重要一席。2021年7月4日,刘伯明再次出舱,这次是在天和核心舱,完成了他个人的第二次太空行走。而就在2022年9月17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蔡旭哲和陈冬也先后成功出舱,当蔡旭哲打开舱门的一瞬间,问天全景摄像机捕捉到了"日出时刻"的绚丽光芒。 中国的太空探索不会止步。当年出舱时刻的惊心动魄,如今已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宝贵财富。神舟十五号计划与神舟十四号在轨会合,届时将有6名航天员共同在太空工作。这在中国航天史上将是前所未有的。神舟十五号还承担着应急救援的重任,如果神舟十四号发生故障不能返回,就要应急发射救援飞船,把航天员接回地面。
2008年,翟志刚执行太空行走任务时,面临危险情况下临时改变了任务顺序,优先展示
浮生若梦醒时
2025-04-17 23:16:06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