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36年,陈毅被叛徒诱骗下山。途中,陈毅口干舌燥,于是到一农妇家讨口水

千浅挽星星 2025-10-16 11:42:45

[微风]1936年,陈毅被叛徒诱骗下山。途中,陈毅口干舌燥,于是到一农妇家讨口水喝。谁料,农妇无意间竟说出了我党联络地点,陈毅当时心里一惊:大事不好!   1936年的江西梅岭,红军主力已经离开,陈毅这支留下来的队伍却被敌人层层包围,更严重的是,他们和党中央的无线电联系已经断了,电台只能收到杂乱的信号。   就在这时,唯一的希望就落在了联络员陈宏身上,陈宏是陈毅和项英最信任的人,也是他们能和山外联系的唯一渠道。   而叛徒龚楚以前是红军的高级将领,他很清楚留守队伍的处境,他明白长期与外界的隔绝会让耐不住性子的共产党人想方设法和部队取得联系。 于是,龚楚开始针对这个心理弱点,设计抓捕陈毅。   龚楚利用被他收买的陈宏给陈毅送了封“假信”,信里说,“中央特派员” 来了,约陈毅下山到大山县城的一家饭店见面。   这封信的写法和党内常用的风格一样,而且是通过陈宏这个“忠心战士”送来,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   收到信的陈毅也确实非常激动,但兴奋过后他心里冒出了一个疑问:特派员明明在县城,为什么却要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下山去见面?这完全不合常理,按常理,应该是特派员派人护送自己上山才对。   尽管有疑虑,但陈毅还是抱着一丝希望,于是陈毅决定冒险下山,但他留了个心眼:自己去,让项英留在队伍的大本营,这样就算自己出了事,队伍的指挥体系还在。   于是,他只带了区委书记黄占龙,两人打扮成教书先生的模样悄悄下了山。   没想到是,事情在中途出现了转折,半路上两人都渴了,就到路边一户农家要水喝,而开门的农妇,正好是联络员陈宏的妻子。   陈毅随口问了一句陈宏去了哪里,农妇老实回答:他去 “团部” 了,因为农妇说的是浓重的赣南口音,陈毅听成了 “糖铺”。   就是这一次听错让陈毅不由得警觉了起来,广启安糖铺?那是我党一个机密的地下联络站,一个普通家属怎么会知道这个地方?   一瞬间,之前所有的疑虑都因为这个关键细节串了起来,陈毅意识到可能有问题。   原本计划去饭店见面的行程立刻停了下来,陈毅决定先去那个 “糖铺” 看看情况,他们远远地观察,发现糖铺里没什么人,也不像是在做生意。   向周围的老百姓打听,大家都说糖铺换了个新老板,脾气差,做事还很张扬,一看就不是正经做生意的人。   一个谨慎的地下工作者绝不会是这种作风,而且,联络站负责人更换这么大的事,陈宏从来没向他们汇报过,这时候陈毅完全明白了:广启安糖铺出事了,陈宏已经叛变,饭店的会面根本就是一个陷阱。   就在这时,他们看到敌军正往糖铺方向集中,为了安全起见,两人就赶紧躲进一家茶馆,一个曾经在糖铺干活的老工人认出了陈毅,冒着危险凑过来小声告诉陈毅:陈宏已经叛变,得知消息的陈毅这才打消了所有的疑虑。   确认会面一事是陷阱后,两人没再多说就想着快速撤出大余城,往梅山赶,可没想到,山上也已经被敌人布下了天罗地网,到处都是搜山的敌军。   紧急关头,他们在半山腰找到一个被茅草盖得很严实的小洞,钻了进去,几百名敌兵拉网式地搜山,好几次从洞口旁边走过,皮鞋声近得能听清,却始终没发现他们。   搜不到人,敌人就决定放火烧山,大火很快蔓延开来,热浪和浓烟往洞里灌,洞里的空气越来越少,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两人绝望之时,天气突然变了,一场大雨倾盆而下,豆大的雨点砸下来把大火浇灭了,也让敌人最后的希望落了空。   大雨中,搜山的敌军骂着撤了兵,借着夜色和雨幕的掩护,陈毅和黄占龙终于成功突围,逃过了一劫。   信源:来自 赵丰编著. 党员干部必读的伦理经典71篇[M]. 2012

0 阅读:179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