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童真笔触中窥见的生命重量——评儿童诗《我的烦恼》的真挚与深刻 点评特级教

特级钱守旺云 2025-11-10 08:08:33

于童真笔触中窥见的生命重量——评儿童诗《我的烦恼》的真挚与深刻 点评 特级教师 正高级 钱守旺 果园乡毛沟学校四一班裴文源的诗歌《我的烦恼》,以孩童的视角叩击成长与亲情的命题,在看似简单的表达里,藏着超越年龄的细腻观察与情感厚度。这首诗不仅是一次文学创作的尝试,更是乡村孩子对生命、对亲情的真诚思考,在稚嫩的语言中,闪烁着动人的人文光辉。 解构“烦恼”:在童真与深刻间搭建桥梁 诗歌开篇以设问切入:“我的烦恼是什么?”随即列举了孩子世界里常见的烦恼——“写作文找不到合适的词语”“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和好朋友发生矛盾”。这些贴近生活的细节,迅速唤起读者对童年的共鸣,让诗歌在初始阶段就锚定了“童真视角”的基调。 然而,笔锋一转,“都不是”三个字打破了常规预期,将“烦恼”的层次骤然提升:“我最烦恼的是/看着爷爷奶奶日渐苍老的背影/而我却无能为力”。这种反差极具冲击力——当同龄孩子还在为学业、玩伴的小情绪烦恼时,裴文源已将目光投向了生命的衰老与亲情的重量。他以孩童的敏感,捕捉到爷爷奶奶“被沉重生活压弯的腰”,更以孩童的真诚,袒露了自己“想分担却无能为力”的焦灼。这种对“烦恼”的解构,让诗歌跳出了“小儿女情态”的局限,在童真与深刻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展现出乡村孩子在朴素生活中对生命命题的早熟思考。 情感的力量:从个人体验到普遍共鸣 诗歌的动人之处,在于其情感的真实性与普遍性。裴文源的烦恼,根源是对爷爷奶奶的深爱与牵挂。“诗歌背后的小秘密”补充了创作背景: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他们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次看到爷爷奶奶背着锄头下地、拒绝他帮忙的背影,催生了这首诗。 这份情感不是刻意的抒情,而是生活细节的自然流露。“苍老的背影”“压弯的腰”,这些具象的画面,是他日常观察的碎片,却在诗歌中凝结成亲情的符号。许多乡村孩子都有类似的成长经历,与祖辈相依为命,看着他们在岁月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下日渐衰老。这种个人体验,因此具备了打动人心的普遍力量——它让每个读者都能从中看到自己与亲人的影子,在童真的笔触里,触摸到亲情最本真的重量。 教育的温度:在文学启蒙中滋养生命感知 指导教师李猛的引领,为这首诗的诞生赋予了教育的深意。从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细节,到引导学生将情感转化为诗歌语言,再到帮助学生梳理“诗歌背后的小秘密”,这一过程是文学创作的启蒙,更是生命感知力的滋养。 在乡村教育的语境下,这样的教学没有依赖复杂的资源,却以最质朴的方式,让孩子学会“用文字表达内心”。裴文源的烦恼,不再是积压在心底的情绪,而是通过诗歌成为可被看见、可被理解的情感表达。这种教育,是对儿童内心世界的尊重,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对生命、对亲情的敏锐感知力——让孩子明白,文学不仅是文字的游戏,更是情感的出口、思考的载体。 《我的烦恼》篇幅不长,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乡村孩子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它让我们看到,乡村孩子的文字可以如此真挚,他们的思考可以如此深刻。在这首诗里,“烦恼”不再是负面的情绪,而成为了成长的印记、亲情的注脚。裴文源以孩童的眼睛,窥见了生命的重量;也让我们透过这首诗,看到了乡村教育中文学与情感交融的动人风景。

0 阅读:0
特级钱守旺云

特级钱守旺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