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才是我的祖国,我身体里流的是日本人的血,我不会再回中国!”被中国夫妇收养4

未央秘史 2025-11-27 13:38:36

“日本才是我的祖国,我身体里流的是日本人的血,我不会再回中国!”被中国夫妇收养40年后,日本遗孤赵连栋回到了日本,对养母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二战结束后,日本战败仓皇撤退,留下了约5000名未满13岁的遗孤在中国大地,这些孩子大多是“开拓团”移民的后代,他们的父母要么死于逃亡路上的饥寒瘟疫,要么为了自保将孩子遗弃。   赵连栋就是1946年被哈尔滨农民赵凤祥夫妇在雪地里捡回来的,当时他奄奄一息,连哭声都微弱得像小猫。   那时候全村里都骂这对夫妇是“汉奸”,养日本崽子,李秀荣被人推倒流产,从此再也不能生育,可即便如此,她还是把最后一口米汤留给这个“捡来的儿子”,家里本来就拮据,亲生女儿赵连芹读到初二就被迫辍学喂猪,省下的钱全花在赵连栋的学费和生活费上,买辆永久牌自行车都要攒大半年,发票却一直夹在账本里留了几十年。   这样的付出在当年的中国养父母群体里太常见了,东北、河北、山东的普通农户,自己都在温饱线上挣扎,却硬是把这些敌国的孩子当成亲生的养,给他们上户口、供他们读书、帮他们成家。   可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政府开始接收遗孤回国,前后共有2455名遗孤陆续回到日本,赵连栋就是其中之一,一脚踏上日本的土地,他就像变了个人,立马改名野坂祥三,拉黑了养母的联系方式,注销了国内的汇款账号,连一句谢谢都懒得说。   他不是唯一一个这么做的,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档案里记载,1972到1995年间,有17名回国遗孤冒领了日本政府给中国养父母的补助,每人约合人民币18万,而当时河北农村的年均收入才600块,这笔钱够一户人家过三十年。   这些人拿着养父母用血汗换来的养育之恩,转头就成了讨好日本亲属的资本,甚至有人编造被中国家庭虐待的谎言,就为了在日本社会博同情。   赵连栋的养母李秀荣2001年肺癌晚期,想见他最后一面,收到的却是一封冷冰冰的传真,说中日法律不同,请走程序,老太太把传真纸攥了一夜,直到咽气都没等来一句问候。   反观同期回国的另一些遗孤,差距简直天壤之别,佐藤明夫回国后直接把年迈的养父从黑龙江背到东京治眼疾,入日本籍时特意在民族栏填了“汉”,每年都要回中国给养父母上坟,扛锄头干活比谁都勤快。   可赵连栋们显然不打算走这条路,他们一门心思要撇清和中国的关系,仿佛那40年的养育只是一段不得不忍受的插曲。   这背后离不开日本政府的推波助澜,早年间日本政府对这些遗孤根本不管不顾,1959年还颁布《未归还者特别措施法》,直接把没回国的遗孤宣布为战死,注销了他们的户籍,后来迫于舆论压力才出台援助政策,却又在宣传上刻意强调“血缘归属”,让这些遗孤觉得只有认祖归宗才算“正途”。   更有意思的是,赵连栋们在日本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   他的亲生父亲是个没落的旧军官,家族早就没了势力,他没什么学历,只能在爱知县的仓库里做搬运工,语言不通、文化隔阂,让他在日本社会处处碰壁,网上用中文骂老板“小日本”,转头又跟同事说自己被中国家庭虐待,双面话术玩得溜,结果2018年还是被公司劝退,如今只能靠领低保过日子。   他还在雅虎知识袋上提问,问中国养父母算不算“弃养”,自己能不能索赔,底下一堆日本网友都看不下去,骂他“忘恩鬼”。   其实这些遗孤心里跟明镜似的,中国养父母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可日本的物质条件和“血缘正统”的说法,还是让他们选择了背叛。   他们以为认了日本国籍、撇清中国关系就能被接纳,却不知道在日本人眼里,他们不过是一群“在中国长大的外国人”,语言带着口音,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全是中国式的,根本融不进主流社会。   就像日本社会调查显示的,近四分之三的遗孤子女在学校得不到任何特殊帮助,只能在边缘徘徊。   赵连栋们抛弃了真心待他们的养父母,却没得到想要的归属感,最后成了两边都不沾的孤魂,说起来也挺可笑,40年的养育之恩抵不过一句“日本血统”,养条狗40年还会摇尾巴,有些人却连基本的良知都丢了,大概血缘这东西有时候真能让人把脑子洗得干干净净,连做人的底线都忘了。  

0 阅读:85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