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这仗打完了,分赃开始了。地归俄罗斯,钱归美国,命归乌克兰老百姓。 乌克兰

未央秘史 2025-11-27 17:59:23

乌克兰这仗打完了,分赃开始了。地归俄罗斯,钱归美国,命归乌克兰老百姓。 乌克兰这场打了快四年的仗,打到最后大家才看明白,原来早就定下了分赃的剧本,只不过各方都揣着明白装糊涂,只有乌克兰老百姓被蒙在鼓里当主角。   俄罗斯拿下的那些土地是乌克兰最值钱的“家底”。如今俄军已经稳稳控制了卢甘斯克99%的区域,顿涅茨克、扎波罗热、赫尔松的控制区也都超过70%,再加上2014年就纳入麾下的克里米亚,加起来足足占了乌克兰领土的18%-20%。   这些地方串起了东部工业带和南部黑海沿岸,全是硬通货级别的资源宝地。   顿巴斯地区是乌克兰最大的煤炭基地,地质储量高达2406亿吨,2024年一年就向俄罗斯输送了1200万吨煤炭,马里乌波尔钢铁厂恢复生产后年产钢200万吨,这部分产能直接占到了俄罗斯国内钢铁产能的15%,刚好补上了俄自身的产业缺口。   南部的赫尔松和扎波罗热是乌克兰的粮仓,2025年上半年就出口了300万吨小麦,换成的电子元件等物资全成了俄罗斯的补给。   更关键的是扎波罗热核电站,这座欧洲最大的核电站现在已经并入俄电网,每年能帮俄罗斯省下10亿美元的发电成本,克里米亚到俄本土的输气量也从每天1500万立方米提到了2500万立方米,彻底摆脱了对乌克兰过境管道的依赖。   现在俄罗斯已经在这些区域推行本币结算和俄式教育,修复工厂、升级港口,把战略要地变成了自己的经济支撑点,拿地拿得明明白白,每一寸都透着实实在在的利益。   美国则把这场战争当成了一本万利的生意,嘴上喊着援乌,实则把乌克兰当成了军工复合体的提款机。   自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约750亿美元的援助,可国务卿布林肯自己都承认,这些钱90%都花在了美国本土,用于生产供应乌克兰的武器装备。   泽连斯基更是直言不讳,美国援乌资金里至少75%都留在了美国,税收和就业全归了人家。   全球100家最大的军火商里有41家是美国公司,2023年它们的销售收入就达到3170亿美元,占了全球武器销售总收入的一半。   雷神公司的股价在战争期间涨幅一度超过50%,2024财年第三季度销售额高达201亿美元,通用动力公司军火部门的收入也同比上涨了近四分之一。   更离谱的是武器价格的暴涨,1991年一枚“毒刺”防空导弹才2.5万美元,现在卖给乌克兰直接涨到40万美元,翻了16倍;“爱国者”防空系统从每套5500万美元涨到10.9亿美元,导弹单价也从60万飙升到410万美元。   美国还借着战争让欧洲盟友“换装备”,波兰向乌克兰捐了老式坦克后,立马花300亿美元买美国的阿帕奇直升机和主战坦克,德国斥资85亿美元采购支奴干直升机,捷克也砸56亿美元买F-35战机,2023年美国海外武器销售直接创下2380亿美元的纪录。   这些援助款绕了一圈变成了美国工厂的订单、政客的竞选捐款和军火商的利润,美国国会和军工企业形成了完美的利益闭环,打仗越久,赚钱越多,简直是坐着数钱的好买卖。   最惨的还是乌克兰老百姓,他们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撑起了这场别人的分赃大戏。   战前乌克兰有4300万人口,现在已经锐减到3400万,短短几年少了900万人,要么死于战火,要么被迫逃亡。   外界普遍估计,这场战争造成的俄乌双方伤亡累计接近100万,其中乌克兰的伤亡数字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巴赫穆特一场战役就有超过10万人死伤,阿夫迪夫卡争夺战中乌军伤亡3.2万,损失坦克800余辆。   现在还有超过630万乌克兰难民在周边国家避难,370万人在国内颠沛流离,总共12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占总人口的36%。   他们的家园早已千疮百孔,40%的能源基础设施被破坏,4779处文化和旅游资产遭到损毁,顿涅茨克、哈尔科夫这些重灾区的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马里乌波尔和巴赫穆特成了一片废墟。   GDP萎缩超过40%,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7749亿美元,未来十年的重建成本高达4860亿美元,而国债却从战前的227亿美元飙升到2300亿美元,这笔债务得几代人才能还清。   他们以为是在为国家独立而战,到最后却发现,国家的领土被人分走,国家的财富被人赚走,自己剩下的只有失去亲人的痛苦、残破的家园和永远还不清的债务,从头到尾都是这场分赃游戏里最无辜也最悲惨的牺牲品。   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没什么悬念,各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只有乌克兰老百姓被蒙在鼓里热血沸腾。

0 阅读:0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