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真打起来,中国导弹能不能把美军航母给干掉呢?答案是,几乎没可能,哪怕是鹰击 - 21 真的击中了美国航母,想一发就把它击沉,那也是做不到的…… 但要是多枚齐射,结果就不好说了。 美军花了几十年把航母打造成了海上移动堡垒,可不是纸糊的靶子。 就拿当年的 “美国号” 航母来说,这艘退役的小鹰级航母被拖到大西洋当靶船,测试团队动用了空射反舰导弹、舰射巡航导弹、重型鱼雷,还有各种口径的舰炮,轮番轰炸了整整 25 天,舰体千疮百孔、上层建筑面目全非,可它就是倔强地浮在海面上不肯沉。 最后美军实在没辙,只能在舰体内部的龙骨、主承重隔壁这些关键部位,装了大量高爆炸药,靠内部引爆才把它送入海底。 现在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防护能力比当年的美国号还强得多,尼米兹级的水线位置有 2 到 3 米厚的连续装甲带,平均厚度 203 毫米,关键部位比如弹药库、动力区的装甲更是厚达 550 毫米,这种强度的防护,普通反舰导弹想击穿都得费点劲。 更让人头疼的是它的水密隔舱设计,全舰被分成了 2000 多个独立的水密隔舱,就像一个巨大的蜂巢,哪怕几十个隔舱进水,航母依然能保持浮力,不会轻易沉没。 福特级更夸张,不仅用了 HY-100 高强度钢装甲,还搞了双层舰壳,外层被打穿了里层还能接着扛,光防爆隔舱就有 9 道,每一道都能抵御 1000 公斤炸药的攻击,而常规鱼雷的装药量也就 500 公斤左右,想靠单发武器击穿这种防护网,简直比戳穿双层保险柜还难。 再说说咱们的鹰击 - 21,作为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它确实够厉害,空射版的发射重量能达到 9 到 16 吨,战斗部重量更是有 800 到 1000 公斤,10 马赫的俯冲速度带来的动能,相当于 1.1 吨 TNT 炸药的爆炸能量,再加上弹头本身的装药,威力确实惊人。 但即便如此,单发命中也很难击沉航母,最多只能造成重创。 航母的甲板装甲虽然只有 50 毫米厚,容易被击穿,但机库以下的舰体防护堪称变态,鹰击 - 21 的战斗部就算击穿甲板,也很难伤到下方的动力舱和弹药库这些核心部位。 更关键的是,美军航母从来不会单打独斗,一个标准的航母战斗群周围,总会跟着 2 到 3 艘宙斯盾驱逐舰、1 到 2 艘巡洋舰,还有护卫舰和攻击核潜艇,构成了远、中、近三层防护网。 宙斯盾系统的 AN/SPY-1 相控阵雷达,能探测到 320 公里外的高空目标,就算是低空掠海飞行的导弹,也能在 40 公里外发现。 这套系统拆成了一大堆独立设备,光计算机就有几十台,能同时跟踪数百个目标,还能引导导弹攻击 12 到 18 批目标,从搜索模式切换到追踪模式只需要 50 微秒,反应速度快得惊人。 而且它的拦截成功率高达 90%,最新型的 “标准 - 3 Block 2A” 拦截弹飞行速度比上一代提高了 60%,拦截高度能达到 500 千米,专门对付高速目标。 中层还有 EA-18G “咆哮者” 电子战机,在演习中曾成功干扰了 83% 的模拟导弹攻击,能让导弹的制导系统变成 “瞎子”。 到了近距离,还有密集阵近防系统,每分钟能喷射 4000 发 20 毫米弹药,专门收拾漏网之鱼。 单发导弹想突破这么多层防御,概率实在太低,就算侥幸突破了,也很难一击致命。 但多枚齐射就完全是另一种局面了,宙斯盾系统虽然厉害,但它的处理能力也是有上限的,当几十枚甚至上百枚导弹同时从不同方向、不同高度袭来,有的低空掠海,有的高空灌顶,有的还能在空中变轨,这套系统就算再精密也会顾此失彼。 鹰击 - 21 这种高超音速导弹,速度超过 10 马赫,留给防御系统的反应时间本来就短,多枚齐射能进一步压缩对方的拦截窗口,总有几枚能突破防线。 多枚导弹击中后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比如击中机库引发燃油爆炸,或者击中弹药库附近导致殉爆,这种情况下,就算航母没被直接击沉,也彻底失去了战斗力,和报废没什么区别。 美军自己也清楚这一点,有分析认为,要突破现代航母的防御体系,至少需要 36 枚导弹同时到达目标区域,而且必须配合不同的突防路径和攻击方式。 咱们的反舰体系可不只有鹰击 - 21,还有东风 - 21D、东风 - 26 这些 “关岛快递”,东风 - 26 的射程能达到 4000 到 5000 公里,弹头重量 1.8 吨,能从数千公里外实施灌顶攻击,而航母的水平装甲本来就薄弱,面对这种从天而降的超高速打击,防御能力大打折扣。 再加上咱们的侦察预警体系,能对广阔海域进行 24 小时不间断监视,能精准锁定航母的位置,为导弹提供实时引导,让多枚齐射的协同变得更加精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