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

未央秘史 2025-11-27 16:38:39

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持续,俄罗斯的目标变了。最开始,俄就是想通过军事行动来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后来俄罗斯发现欧美全部下场了,不打不行了。   原本俄罗斯只是想守住自己的西部安全红线,毕竟北约东扩的脚步已经从冷战后追到了家门口,2023年芬兰加入北约,直接让俄罗斯和北约的接壤边界翻了一倍,到了2024年瑞典也放弃了两百多年的中立政策,成为北约第32个成员国,这下波罗的海几乎变成了北约的“内湖”,瑞典的哥特兰岛成了扼守俄罗斯波罗的海出海口的“不沉航母”,圣彼得堡的舰队出门就得被北约贴身监控,换谁都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威胁。   可俄罗斯没想到,自己的军事行动不仅没拦住北约,反而让欧美找到了“集体发力”的理由,美国牵头成立乌克兰防务联络小组,每月在德国拉姆施泰因基地开会给各国派援乌任务,后来干脆把协调权交给北约,在德国威斯巴登成立了专门的援乌指挥部,700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武器供应和军事训练,明摆着就是要和俄罗斯耗到底。   更让俄罗斯没法收手的是,西方的援助根本不是嘴上说说,2025年10月的乌克兰防务联络小组会议上,直接敲定了超过10亿美元的新援助,瑞典更是承诺2026到2027年要给80亿美元,捷克、加拿大也跟着加码,欧盟光2025年就给乌克兰提供了160亿欧元的直接财政支持。   除了钱,武器装备也源源不断,从斯洛伐克的S-300防空系统到即将到位的F-16战机,甚至有来自70多个国家的3500多名雇佣兵直接加入乌军作战,这些雇佣兵里不乏美国、英国的退役军人,却被乌克兰当成“炮灰”一样派往前线,俄罗斯面对的早已不是单纯的乌克兰军队,而是整个西方的军事体系支持。   既然已经撕破脸,俄罗斯自然要重新规划战场目标,现在控制的这20%领土可不是随便捡的便宜,顿巴斯地区占了乌克兰420亿吨的已探明煤储量,是乌克兰的工业命脉,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则握着乌克兰的黑土地和粮食产区,要知道乌克兰可是全球葵花籽第一大产国,这些地区的粮食和矿产资源,成了俄罗斯应对西方制裁的重要筹码。   而且从战场控制情况来看,俄军已经拿下了顿巴斯88%的领土和扎波罗热、赫尔松73%的区域,这些土地形成的战略缓冲带,能有效阻挡北约军事力量进一步逼近。   俄罗斯已经摸清了西方的底细,看似来势汹汹的制裁并没有打垮俄罗斯的战争潜力,反而让俄罗斯的军工产能彻底爆发,现在俄罗斯每月能生产25万枚火炮炮弹,全年产量接近300万枚,是美欧援乌炮弹年产量120万枚的近三倍,350万军工从业者两班倒赶工,再加上伊朗等国的弹药补充,俄军在前线每天能发射1万发炮弹,而乌军每天只能发射2000发,这种弹药优势让俄罗斯有足够底气打持久战。   同时俄罗斯把能源出口转向亚洲,2023年就向中国供应了约1亿吨石油,向印度供应了7000万吨,中国每天进口220万桶、印度每天进口160万桶的规模,让西方的能源制裁成了笑话,稳定的收入支撑着俄罗斯的战争机器持续运转。   反观乌克兰这边,3年冲突下来早已不堪重负,人口从战前的4300万锐减到3400万,630万难民逃到周边国家,370万人在国内流离失所,12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749亿美元,工业企业要么被摧毁要么外迁,劳动力短缺让经济根本无法运转。   西方虽然喊着援乌,但内部矛盾已经显现,美国国会搁置了600亿美元援乌资金,特朗普甚至威胁要退出北约,欧洲国家为了凑援乌资金,不得不计划发行“防务债券”,还要凑5000亿欧元建防空盾牌,自己都捉襟见肘。   俄罗斯看得明白,现在收手就是前功尽弃,不仅之前的安全诉求无法实现,到手的战略利益也会丢失,面对已经全面下场的欧美,只有继续打下去,才能真正守住自己的安全底线,拿到和西方谈判的真正筹码。

0 阅读:0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