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都讨厌上班?
岛屿心灵
2025-02-25 16:23:10
有人说:“我99%的心理问题都是上班导致的,不上班才是我最好的心理医生。”
我也发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我学生时代那些有野心也勤奋的同学,本以为他们应该会特别适应职场生活,没想到在工作后也开始了无限的职业倦怠,毕业那年他们对未来工作满脸的期冀和现在对工作的抱怨和嫌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我可以非常绝对的说,真正热爱上班的人,不说一个没有,也绝对可以用个位数数过来。我不禁感慨:上班,你到底做了什么?让大家都如此讨厌你!
在《无意义的意义》一书中,作者是这样回答的:“因为工作不再像最初那样富有人性……在工业革命之后,依赖于人类的熟练技能和专业化的工作降级为片段式、分工化的劳动。”这样的工作大多数是机械且重复的作业,人类难以在这样的劳动中找到满足感和价值感。
社会学家鲍曼说过,在新的消费型社会中,我们需要进化出与当下社会一致的工作伦理。工作也需要受到美学的审视。只有符合美学内涵的工作才是顺应人性的,为了生计报酬而进行的重复性工作大多都是没有意义的苦差事。
哪吒2的导演饺子曾经为了追求自己心爱的动画行业在家待业了三年。他曾经也在动画公司工作过,但他发现在公司只能进行单调且高度重复的工作,永远也无可能做出一部充满自己想法的动画来。所以他只能单干,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外界依据早已过时了的“不工作就是不道德”的伦理,说他呆在家不工作就是啃老。在《无意义的意义》中作者就反对这样给不工作的人下定义。他说:“我们不能蔑视逃避工作的高等游民,说得夸张一些,我们应该将他们看成堵上自己存在的意义、对奇怪的生活方式提出异议的人。”
现在饺子成功了,大家就原谅了他的“啃老”。如果他一直没成功呢?现在大量的裁员和失业潮让我们意识到,传统的“去公司上班”的工作思路已经不再具有保障了。人只有在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时,才会感到快乐。他们也意识到为了工作而牺牲生活和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完全是本末倒置。
在新的消费型社会中,工作不再仅仅是生存的手段,而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而上班是工作的子集,不上班不等于不工作。我相信,未来的工作伦理一定会更加注重个人内在的满足感和创造力的发挥。
也请各位老板们都考虑看看:只有顺应人性的工作,才能真正带来幸福。
一想到上班就崩不住 上班的精神损耗 哪吒之魔童闹海 哪吒2

0
阅读:1
蒹葭弱水
在上班时间做该做的事情 到点下班就行